集部·词类
花间集十卷
宋绍兴十八年建康郡斋刻本
【簡介】花間集,中國第一部詞總集。五代後蜀趙崇祚輯。專錄晚唐、五代、後蜀詞人之作,上起唐開成元年,下至後晉天福五年。全書收錄溫庭筠、皇甫松、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和凝、顧夐、孫光憲、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十八家詞五百首。因所收多爲花間柳下之音,故以「花間」名集。花間派因名焉。花間詞多兒女豔情,離思別緒,綺情閨怨。詞限於小令,不過五六十字,無題目,僅有詞
子部·小说类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四卷
明金陵王氏洛川刻本
【簡介】宋人講史話本,水滸傳原型。撮合多種筆記小說,並以說書方式連貫而成。傳爲宋無名氏作,故題名「大宋」云云。元人或有增益,如元集記陳摶爲宋卜都之地,有「一汴、二杭、三閩、四廣」之說,當爲宋亡後所加。【撰述】全書以編年演述史事,系據舊籍編篡而成。其體裁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曰:「至於全體被其變易者,則今尚有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及大宋宣和遺事二書流傳,皆首尾與詩相始終,中間以詩詞爲點綴,辭句多俚,顧與話本
经部·孝经类
孝经注疏九卷
明嘉靖间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
【簡介】亦稱孝經正義。唐玄宗李隆基注,宋邢昺疏。孝經,一說孔子爲曾子陳孝道而作,一說系孔門後學所作。孝經以孝爲本,「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孝乃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國君以孝治國,臣民以孝立身。孝經首提孝忠,推而廣之,「孝悌之至」能「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故備受歷代帝王推崇,魏文侯、晉元帝、梁武帝、唐玄宗、清世祖等均爲作注。【撰述】唐會要載開元十年與天寶二年,玄宗
子部·谱录类
品茶要录一卷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品茶要錄,宋黃儒撰。約成書於宋嘉祐三年,時建溪茶之名滿天下,然品質懸殊,真偽難辨。儒遍嘗建溪及各地名茶,觀察其色、香、味、形之特點,并探究其成因。又以科學之理,研習茶樹生長環境、制茶工藝之影響。此乃儒精研茶道,遍嘗佳茗,深思熟慮之結果。儒恐人不明茶之優劣,故撰此書,以辨真偽,明優劣,供世人評茶、品茶之用。是書凡一千九百余字,分十篇,各篇主題不同,一采造過時,二白合盗葉,三入雜,四蒸不熟,五過熟,六
子部·谱录类
茶录一卷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茶錄,北宋蔡襄撰。是書撰於皇祐三年。蔡氏序文所示,此書爲進奉仁宗皇帝而作,仁宗閱后即入内府收藏,宣和書譜有載。前後皆有自序,前序稱:「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圖,獨論采造之本,至於烹試,曾未有聞」,故「條數事,簡而易明」,勒成此編。其內容以品茶爲主,皆言茶之香,色、味、以及茶之制作、烹試、貯藏之方法,不談生產技術。是書凡八百餘字,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茶」,凡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
史部·纪传类
宋书一百卷
百衲二十四史本
宋書一百卷。南朝沈約撰,南齊永明六年成書。宋書有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計一百卷。上起東晉義熙元年,下迄南朝宋升明三年為蕭齊所滅,凡六十年史事。本書以百衲本二十四史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校勘參考中華書局一九七四年版宋書。本紀十卷包括:武帝紀三卷、少帝紀一卷、文帝紀一卷、孝武帝紀一卷、前廢帝紀一卷、明帝紀、一卷、後廢帝紀一卷、順帝紀一卷,共載八帝。另劉劭殺父
集部·词类
放翁词一卷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放翁詞,又名渭南詞、放翁長短句,詞別集。宋陸遊撰。遊號放翁,故名。原收入渭南文集,名長短句。此集爲遊淳熙十六年手定,自爲長短句序,後命其子子遹刊入渭南文集,分二卷,錄詞一百三十首。子遹跋云:「惟遺文自先太史未病時,故已編輯,而名以渭南矣,第學者多未之見。今別爲五十卷,凡命名及次第之旨,皆出遺意,今不敢紊,乃鋟梓溧陽學宮,以廣其傳。渭南者,晚封渭南伯,乃自號爲陸渭南。嘗謂子遹曰:『劍南乃詩家事,不可
史部·纪传类
南史八十卷
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唐李延壽撰。記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至陳後主禎明三年共四代一百七十年史事,按朝代先後編排。全書八十卷。本紀分為宋本紀三卷,齊本紀二卷,梁本紀三卷,陳本紀二卷,記南朝二十四帝生平要事。列傳世家、類傳,則不分朝代,集合一處,凡七十卷。是書以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為據,加以刪節、增補而成。所刪者以冊文、詔令、奏議、文章,及重複之處,尤以宋書爲最。專傳、循吏、文學、隱逸、恩倖等類傳有所增補,尤以齊史爲最。是
子部·谱录类
茶考一卷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茶考,明陳師撰。書末有衛承芳萬曆癸巳序,稱此爲陳師晚年所撰。書成於明萬曆二十一年或稍前,僅見茶書全集本,凡千餘字,共五則。分別考證唐代釋皎然茶訣,辨別蒙頂之茶,明析「旗槍」之義,比較諸茶品第高下,介紹烹煎之法。均爲略有所見,隨筆記下,未詳加考證。本書以茶書二十七種本「萬曆刻」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其中第二則辨山東蒙陰縣石蘚,亦稱蒙茶,此是偽茶,與四川蒙山蒙頂有天壤之別
子部·谱录类
茗笈品藻一卷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茗笈品藻,明王嗣奭撰。收王嗣奭、范汝梓、陳鍈、屠玉衡所撰品評茗笈四篇,類題跋文詞。本畯深能究茶之理,契茶之趣,得諸家論茶書,有會於心,采其雋永者,撰成茗笈。嗣奭等讀之撰是文以赞评。是集有茶書全集本。本書以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刻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嗣奭,字右仲,號於越,又號艱貞居士,浙江鄞縣人。萬曆舉人,官涪州知州。明亡返鄉。清兵南下,迫誘在鄉官紳至杭州朝見,嗣
史部·纪传类
北史一百卷
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唐李延壽編著。記魏登國元年至隋義寧二年共二百三十二年史事。全書一百卷。其中本紀十二卷,其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二卷,隋本紀二卷;列傳八十八卷,無表志。紀傳按朝代先後按列;類傳人物,按時間先後排列。凡祖孫父子兄弟,北史皆附傳內,錢大昕贊曰「延壽既合四代為一書,若更有區別,則破碎非體,又必補敘家世,詞益繁費。且當時重門第,類而次之,善惡自不掩,愚以甚得史記合傳之體,未可輕議其失」。延壽據其父舊
子部·谱录类
茗笈二卷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茗笈,明屠本畯撰。前有萬曆庚戌薛岡序,辛亥徐𤊹序及屠氏自序,後有範大遠跋。按薛岡序, 是書寫定於萬曆三十八年。然明神宗萬曆十八年屠隆所撰考盤余事養水一節中,已引用屠本畯茗笈品泉章中一段「喻政編茶書全集時已將其刪去」,是故此書當撰於萬曆十八年之前。凡八千餘字,十六章,分上下篇。上篇八章爲溯源、得地、乘時、揆制、藏茗、品泉、候火、定湯;下篇八章爲點瀹、辨器、申忌、防濫、戒淆、相宜、衡鑒、玄賞。章首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