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写文章
回答
《崔舍人玉堂类稿》
此《崔舍人玉堂类稿》及《西垣类稿》由南宋崔敦诗著。两书(玉堂类稿二十卷、西垣类稿二卷)内容都是作者任职期间的公文及应答文字,包括内制、批答、口宣、青词、表疏、致语、祝册词表、制诰等。附录一卷收诸家告词、祭文、挽章等。此为南宋时期浙刊本,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海内外孤本。因崔敦诗于淳熙八年(1181)九月,拜中书舍人,寓职翰林院、中书省。汉代翰林院常称为玉堂署、唐代中书省别称为西垣,所以其文稿名为
《性理大全书》
性理大全书(又名《性理大全》)是明胡广等于永乐十三年奉成祖之命编撰的宋儒性理学说汇编。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所采用的宋儒之说共一百二十家,可以说在当时是一部百科全书,是当时同类书籍中最详细、门类最多的书。与《五经四书大全》同辑成于永乐十三年(1415)九月,明成祖亲撰序言,冠于卷首,颁行于两京、六部、国子监及国门府县学。“性理”出自朱子门人陈淳所撰《性理字义》。共七十卷。杂抄宋儒之说凡一
体悟《道德经》的智慧
老子是与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子”齐名的一位先秦学者,略略不同的是,老子不姓“老”,他叫李聃。《道德经》一书传为老子所著,但先秦无私人著述,一般认为其书类似于《论语》,不过是老师的言语辑录罢了。《道德经》之名,应该也是后人所加,原书名《老子》,出土的竹书、帛书便可证明。对于《道德经》,各版本之间不仅有许多文字差异,字数也不尽相同。常言“《老子》五千言”,只是一个大概的统计。简单地说,《道德经
从朱熹与赵汝愚的关系看《楚辞集注》的编撰
庆元政争之前,朱熹便与赵汝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福建通志》的记载,赵汝愚淳熙年间任福建安抚使,其政声颇得朱熹褒奖,赵汝愚也积极助朱熹讲学。绍熙元年至二年(1190-1191 )间,赵汝愚再次任福建安抚使,朱熹致书赵汝愚论举子仓、盐法诸事(参见《朱文公文集》卷二十八《答赵帅论举子仓事》)。绍熙二年,朱熹又致书赵汝愚奏论时政阙失等。赵汝愚召为吏部尚书,经建阳与朱熹会面讨论政事,
唯美秋诗,全诗八句皆是妙笔
秋天的美,不奔放、不张扬,它就那样静静地舒展、静静地蔓延,让人总在不知不觉中,动了心。读秋,需要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善于感受美的情怀。所以李白说: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所以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下面这首关于秋天的宋诗,摆脱了寻常诗作中的“悲秋”意向,把秋天的美写出了新的高度,全篇句句都是妙笔。《霁夜》孔平仲〔宋代〕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
《理学类编》
张美和,名九韶,以字行,清江人。能词赋。元末,累举不仕。洪武三年,以荐为县学教谕。后迁国子助教,改翰林院编修。致仕归,帝亲为文赐之。复与钱宰等并征,修《书》传,既成,遣还。《理学类编》是明代张九韶编著的关于天地、鬼神、人物、性命的言论汇编。共八卷。此书成于至正二十六年,凡三易其稿。初名《格物编》,临川吴当先生认为此书所辑《天地》、《鬼神》、《人物》、《性命》之说,仅为"格物"的一个方面而已,不能代
张敦仁与《求一算术》
张敦仁,字仲篙,号古愚,山西阳城县润城人,清代数学家和校勘家、刻书家。乾隆十九年出生于阳城县润城镇砥洎城内的一个书香门第。乾隆四十三年高中二甲进士。乾隆五十二年被选用冀州南宫县知县,由此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官场生涯。张敦仁在为官之余,酷爱研习古代数学,其数学成就及著作在中国传统数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张敦仁生活的年代恰逢“兴复古学昌明中法”思潮在清代学术界占领主流地位,乾嘉学者投入到整理和
目录专书中关于朱熹《楚辞集注》编撰的见解
朱熹所撰《楚辞集注》,在传世《楚辞》注本中颇具重要地位,《天禄琳琅书目》卷十明版集部“楚辞”条云:“世传《楚辞》最著者,一为王逸《章句》,一为晁无咎《重编》,一为朱子《楚辞集注》。” 但宋世以后影响最著者为《楚辞集注》无疑,关于它的成书,学界依据文献史料已有较多讨论。本文主要结合目录专书的说法,讨论了《楚辞集注》编撰的政治背景问题,即与南宋庆元年间朝廷内部政争的细微关系。同时重点讨论了《楚辞集注》
窗外有芭蕉,最怕秋雨落
芭蕉是南方常见的一种植物,叶大丰茂,常被用于种植于庭院中,窗户外。春夏之时,一丛丛芭蕉绿叶婆娑,生机盎然。只是到了秋天,芭蕉减了生机,却露出衰颓的景象。更不要说,秋日多雨,绵绵的雨,落个不停,打在芭蕉叶上,徒添几分愁韵。窗外芭蕉雨,窗内愁人心!似蔑身材无事瘦,如丝肠肚怎禁愁。鸣窗更听芭蕉雨,一叶中藏万斛愁。——宋·朱淑真《秋夜闻雨》身材细瘦如同蔑片,肚里肠里全是思绪,忧愁让人禁不住啊。窗外芭蕉雨阵
《竹书纪年统笺》
徐文靖(1667年~1756年),字位山,一字禺尊,父徐章达,以孝义称乡里。少时生活困苦,勤学不怠。雍正元年(1723年),以57岁之龄中举。主试官黄叔琳(昆圃)自谓得了三个人才,徐文靖为其中之一。乾隆元年(1736年),都察院孙嘉淦力荐应试博学鸿词科,未试。乾隆九年,著作被侍读学士张鹏翀看中,上呈皇帝。乾隆十六年,安徽巡抚再度推荐试其经学,乾隆阅毕《语助七字诗》,叹道:“诗属创体,苦无属和”,次
暂无更多
“幷”与“并”二字来源,以及用法?
如标题。
为何用“桃李”来代称学生
为何用“桃李”来代称学生
《山海经》哪个版本最好?
研究《山海经》的著作很多,选择最佳的本子阅读很有必要。
现代出版的《文心雕龙》哪个版本最佳?
现代出版的《文心雕龙》哪个版本最佳?
古籍版式有哪些?文心一言的答案。
古籍版式包括以下几种:版面: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版框、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框:也叫边栏,指版面上边缘,限制文字、图像的框。界行:也叫边栏,指版面内边缘限定文字的直线。天头:指横排版面上方空白处。地脚:指横排版面下方空白处。版心:指每版中央所印的版框。行款:指题款或具款之字在行文中的安排。字数:指每行字数乘以每面行数得每页字
“岳”、“嶽”二字有何區別?用於何處?
古籍常見“岳”“嶽”二字,常易混淆。
明汲古阁本《漱玉词》后手书跋文谁能识得?
红色框选之文,谁可识得?
卻、却之区别,使用场景如何?
旧时“却”爲“卻”之俗字,今简化字常用“却”。然古籍作介词时,亦常作“却”。汉语大词典
举例对比各代古籍刻本字体的变化及规律?
宋、元、明、清各代刻本字体有何变化,其规律如何?
略,畧二字有何區別?
略爲古字,畧爲畧之異體字。明代典籍常作“畧”。漢語大字典之“畧”:
暂无更多
提示
×
您还未登录,是否登录?
提问
×
选择话题 (可多选)
古籍版本
古籍校对
古籍版式
作者故事
汉字研究
古籍资讯
古籍制作
古籍修复
古籍拍卖
读书札记
古籍收藏
古籍版画
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