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稼軒長短句,宋辛棄疾撰。全書十二卷,有黃丕烈跋。輯錄辛棄疾詞五百七十三首,計五萬九千一百字。四庫全書總目曰:「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爲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翦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觀其才氣俊邁,雖似乎奮筆而成。」
本書以元大德三年鉛山廣信書院刻本校對。
此爲傳世孤本,卷十二後有「大德己亥中呂月刊畢於廣信書院,後學孫粹然、同職張公俊兩行。」辛棄疾南渡,寓居江西上饒、鉛山十餘年,開禧三年卒於鉛山。此廣信書院,疑卽鉛山稼軒書院。卷一第一葉版心下鐫「信鉛暢叔仁刊」六字,信鉛當爲信州鉛山縣簡稱。鉛山、上饒宋時屬信州。是書刊刻,距辛棄疾歿世不久,所收辛詞完備。全書用行書寫刻上版,筆墨飛舞,字畫圓潤秀麗,疏朗悅目,獨樹一幟,頗有趙孟頫筆意,乃元刻上品。黃丕烈跋曰:「余素不解詞,而所藏宋元諸名家詞獨富,如汲古閣珍藏祕本書目中所載原稿皆在焉⋯稼軒詞卷帙多寡不同,以此十二卷者爲最善⋯」是書清初藏于朱之赤,又經黃丕烈、汪士鐘、楊氏海源閣遞藏,周叔弢得于海源閣後,慨然捐與中國國家圖書館。書中缺葉爲顧廣圻據毛氏汲古閣抄本補抄。並有黃丕烈、顧廣圻跋以及陶梁、瞿中溶、汪鳴鑾、王鵬運、許玉瑑等名家題款。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別號稼軒居士,曆城人。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後人贊曰:「人中之傑,詞中之龍。」劉辰翁辛稼軒詞序曰:「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紹興三十一年率衆抗金,次年奉表歸宋。進奏美芹十論,又上宰相九議。其複國志不得施展,懷忠憤,發而爲詞。耿京聚兵山東,節制忠義軍馬,留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令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寧宗朝累官至浙東安撫使,加龍圖閣待制,進樞密都承旨,開禧三年卒。曾寓居江西上饒、鉛山十餘年。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以豪放爲主。著有稼軒長短句。

黃丕烈题词
余素不能詞,而所藏宋元諸名家詞獨富,如「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中所載原稿皆在焉,皆精妙舊抄而無有宋元槧本。頃從郡故家得此刻稼軒詞,而歎其珍秘無匹也。稼軒詞卷軼多寡不同,以此十二卷者爲最善。毛氏亦從此鈔出,惜其行款體例有不同耳。澗濱據毛抄以增補闕葉,非憑空撰出者可比,而洞僊歌中缺一字,抄本亦無,因以墨釘識之。其上一卷中四之五一葉,亦卽是卷七之八一葉之例,非文有脫落而故強就之也,是書得此補足,幾還舊觀。至于是書精刻,純乎元人松雪翁書,而俗子不知,妄爲描寫,可謂浮雲之污,甚至強作解事,校改原文,如卷十中「爲人慶八十席上戲作」有云:「人間八十最風流,長貼在兒兒額上」,校者云:下「兒」字當作「孫」。澗濱以爲,「兒兒」或是奴家之稱,二語之意,當以「八字」作「眉字」解,知此則改「兒」爲「孫」,豈不大可笑乎!本擬滅此幾字,恐損古書。故凡遇俗手描寫處皆不滅其痕,後之明眼人當自領之。嘉慶已未黃丕烈識

書鈐有「袁氏魚叔」、「夢鯉」、「朱之赤印」、「朱之赤鑒賞」、「黃丕烈印」、「蕘圃」、「廣圻審定」、「曾藏汪閬源家」、「宋存書室」、「四經四室之齋」、「楊紹和讀過」等印。
![]() | ![]() | ![]() | ![]() | ![]() |
曾藏汪閬源家 | 宋存書室 | 袁氏魚叔 | 朱之赤鑒賞 | 夢鯉 |
![]() | ![]() | |||
四經四室之齋 | 楊紹和讀過 |

历代批评家对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有高度评价。陈模在《怀古录·论稼轩词》中认为,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而辛弃疾的词则有“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的赞誉。刘辰翁在《须溪集·辛稼轩词序》中评价说,辛弃疾的词“磊落英多,绝不作妮子态”。毛晋在《跋六十家词本稼轩词》中则认为,辛弃疾的词“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这些评价表明,辛弃疾的词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词作不仅反映了他的个性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此外,当代学者也对《稼轩长短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例如,周振甫在《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一书中,对辛弃疾的生平和诗词风格进行了深入探讨。邓广铭在《〈稼轩长短句〉版本述略》一文中,对《稼轩长短句》的几个重要版本进行了梳理和介绍。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欣赏《稼轩长短句》,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辛弃疾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
对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一书,有诸多名家的评论和赞誉。其中,周振甫、邓广铭、周兆瑞等学者均对此书有过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首先,周振甫在《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一书中,对《稼轩长短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介绍。他不仅详细解析了辛弃疾的诗词,还对辛弃疾的生平和诗词风格进行了深入探讨。
邓广铭在《〈稼轩长短句〉版本述略》一文中,对《稼轩长短句》的几个重要版本进行了梳理和介绍。他详细考察了南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不同版本,为后人研究《稼轩长短句》提供了珍贵的版本资料。
周兆瑞在《〈稼轩长短句〉中的思想感情》一文中,深入解读了《稼轩长短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他认为,辛弃疾通过诗词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其思想感情深刻而真挚。
此外,还有其他诸多名家对《稼轩长短句》有过研究和评论,如陈廷绰、李濂、郑文焯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评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稼轩长短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