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周易易經,人更三聖,世曆三古,傳為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姬昌之手,卦爻辭周公所作。凡書分為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各有說「卦辭、爻辭」,以為蔔用。爻辭七種文辭共十篇,統謂之十翼,傳為孔子所撰。孔子商瞿五傳至田何秦始皇焚書,田何口授,始得傳於後世。

周易九卷,三國魏王弼韓康伯注,邢璹注釋。王弼略例一卷,乃周易義釋本,成書年不詳,是王弼總論周易之文,凡七篇。王弼注初未列學官,僅傳於民間,又為後玄學者所好。據南齊陸澄與王儉書所載:「元嘉建學之始,『、『兩立。逮顏延之為祭酒,黜』置』,意在貴『學』,事成敗儒『南齊書陸澄傳』。」自南北朝時,王弼之玄學,已代鄭玄經學矣。

此為相台岳氏荊溪家塾刻本。代有九經刻本,初以建安餘氏興國於氏為善,其後廖剛厘定二本進行重刻。岳氏基於廖本,參考家塾所藏二十三種不同本子反復勘誤覆對,並增公羊谷梁二傳,與春秋年表春秋名號歸一圖二書,重新鐫刻於相台家塾。在部分卷末刻有「相台嶽氏刻梓荊溪家塾」刻書牌記。嶽氏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一書,闡明校刊宗旨及法則。嶽氏刻本相台九經考證精密、審慎,版刻精良,為歷代學者所重。

王弼康成本,謂孔子賛爻之辭,本以釋經,宜相附近,乃各附當爻,每爻加象曰,以別之,謂之小象。又取文言附於乾坤二卦,加文言曰三字於首,若繫辭說卦序卦雜卦等篇,則仍其舊,別自為卷,自是世儒知有,不知有所謂古經矣。所注周易六十四卦經文文言諸傳,世傳本為存周易注之完整,多取王弼韓康伯之注並刊,以韓康伯所注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轉來補齊。

陸德明伏羲氏始畫八卦,重為六十四卦。文王卦辭周公爻辭孔子為之「傳」,作「十翼」。爾後,傳授者從未斷絕。初,言者本之田何西漢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之學,傳京氏學者尤多。古文易費氏高氏之學,東漢費氏興而高氏微。西晉永嘉之亂,諸家之學或亡或無傳者,唯鄭玄注和王弼注,流行於世。「而王氏為世所重,今以王為主」。

四庫全書總目曰:下經注及略例王弼撰。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注,韓康伯撰。隋書經籍志之書各著錄,故易注作六卷,略例作一卷,繫辭注作三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皆載注七卷,葢合略例計之。今本作十卷,則倂書計之也。考王儉七志,已稱易注十卷,七志今不傳。此據陸德明經典釋文所引。則倂爲一書,其來已久矣。自鄭玄費直之學,始析易傳以附經,至又更定之。說者謂本如今之乾卦,其坤卦以下又所割裂。然鄭氏易注,至北宋尚存一卷。崇文總目稱存者爲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四篇,則本尚以文言自爲一傳,所割以附經者,不過彖傳象傳。今本二卦各附文言知全經皆所更定,非鄭氏之舊也。每卷所題乾傳第一、泰傳第二、噬嗑傳第三、咸傳第四、第五、豐傳第六,各以卷首第一卦爲名。據王應麟玉海,此目亦增標。葢因毛氏詩傳之體例,相沿旣久,今亦仍舊文錄之。惟經典釋文泰傳需傳,以噬嗑傳隨傳,與今本不同。證以開成石經,一一與陸氏所述合。當由後人以篇頁不均爲之移倂,以非宏旨之所繫,今亦不復追改焉。其略例之注,爲邢璹撰。里籍無考,其結銜稱「四門助教」。案唐書王鉷傳稱爲「鴻臚少卿邢璹」,子,以謀反誅。則終於鴻臚少卿也。太平廣記載其奉使新羅,戕殺賈客百餘人,掠其珍貨貢於朝。其人殊不足道,其注則至今附書以行。陳振孫書錄解題稱:「本略例有所註,止有篇首釋『略例』二字,文與此同,餘皆不然。」是代尚有一別本。今則惟此本存,所謂本者已久佚矣。之說,源出費直今不可見,然荀爽費氏學,李鼎祚書尚頗載其遺說。大抵究爻位之上下,辨卦德之剛柔,已與注略近。但全廢象數,又變本加厲耳。平心而論,闡明義理,使不雜於術數者,康伯深爲有功。祖尚虛無,使竟入於老莊者,康伯亦不能無過。瑕瑜不掩,是其定評。諸儒偏好偏惡,皆門戶之見,不足據也。

王弼元二二六年至元二四九年」,字輔嗣山陽高平「今山東微山縣」人。三國曹魏經、哲學之大家,玄學始創者之一。明察聰慧,愛好老子,通辯能言。曾任尚書郎,文名蓋世,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論語釋疑周易大衍論三卷、周易窮微論一卷、易辯一卷等。「四庫館」學者評:「本蔔筮之書,故末派浸流於讖緯。王弼乘其極敝而攻之,遂能排擊儒,自標新學。」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學清談,清正高傲,性格和理,喜好遊宴,亦識音律,擅長投壺。但為人高傲,「頗以所長笑人,故時為士君子所疾」。

韓康伯元三三二年至元三八零年」,東晉玄學家,易學家。名,字康伯,以字行,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殷浩外甥。幼穎悟,及長,「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晉書韓伯傳」仕至吏部尚書,領軍將軍,改太常,未拜而卒,精研周易尚書郎王弼周易,僅注易經易傳文言彖辭象辭,餘系辭說卦序卦雜卦韓康伯作注,注與注並傳於世。

陸德明蘇州吳人也。初受學於周弘正,善言玄理。太建中,太子征四方名儒,講於承先殿德明年始弱冠,往參焉。國子祭酒徐克開講,恃貴縱辨,眾莫敢當;德明獨與抗對,合朝賞歎。解褐始興王國左常侍,遷國子助教。亡,歸鄉裏。隋煬帝嗣位,以為秘書學士。大業中,廣召經明之士,四方至者甚眾。遣德明魯達孔褒俱會門下省,共相交難,無出其右者。授國子助教。王世充僣號,封其子為漢王,署德明為師,就其家,將行束脩之禮。德明恥之,因服巴豆散,臥東壁下。王世充子入,跪床前,對之遺痢,竟不與語。遂移病於成皋,杜絕人事。王世充平,太宗征為府文學館學士,命中山王李承乾從其受業。尋補太學博士。後高祖親臨釋奠,時徐文遠孝經,沙門惠乘波若經,道士劉進喜老子德明難此三人,各因宗指,隨端立義,眾皆為之屈。高祖善之,賜帛五十匹。貞觀初,拜國子博士,封縣男。尋卒。撰經典釋文三十卷、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並行於世。太宗後嘗閱德明經典釋文,甚嘉之,賜其家束帛二百段。

其他版本
四部丛刊景印宋刻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宋刻本
日本宝历八年东都书肆刻本
初影印本
清初影元抄本
日本昭和三年东京文求堂影印宋刻本
明味经堂刻本
猜你喜欢
周易函书别集
大易象数钩深图
易图明辨
周易象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