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要
五經謂詩書易禮春秋此五部,是古存至今儒學之經典也。此五經旁訓,為明王安舜刪定。凡二十二卷,為易經旁訓、書經旁訓、詩經旁訓、春秋旁訓、禮記旁訓。正文旁附注、釋義。此本為明天啟元年刊本,六至七行不等, 行二十字, 左右雙邊, 白口, 單魚尾, 書口下有刻工及字數, 框高 21.8 x 14.9釐米。偶有朱筆圈點之。
易經者,國學古老文獻之一,儒家尊其為五經之首。分經、傳。經主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所示「卦辭、爻辭」,為占卜之用。
尚書又謂書或書經,國之首部古典文集,以記言為主,所錄為虞、夏、商、周各代典、謨、訓、誥、誓、命等文獻,曆二千餘年。
詩經,為國之最早歌詩總集,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錄西周初至春秋中凡五百年間詩歌三百零五篇。先秦命之曰詩,或取其數整曰詩三百。前漢尊為儒家之經典,因漢武帝以詩書易禮春秋為五經之緣故,固始改稱詩經,沿襲至今。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為魯編年史,由孔子修訂而成,是首部中華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
禮記傳為戴聖所編,乃古之典章制度選集,主載論述先秦禮制,釋儀禮,記孔子及弟子之所問答,述其修身之道,文博而門類雜多,涉於政、法、道德、哲學、史、祭祀、文藝、平居事蹟、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為先秦儒者治世之道也。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