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廣韻,又名大宋重修廣韻陳彭年等重修。增廣切韻而成,已亡佚切韻古音借此得以完整流傳。初,陸法言呂靜等六家韻書各有乖互,因與劉臻顏之推魏淵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八人撰爲切韻五卷。書成於仁壽元年。儀鳳二年,長孫訥言爲之注。後郭知玄關亮薛峋王仁煦祝尚邱遞有增加。天寶十載,陳州司法孫愐重爲刊定,改名唐韻。後嚴寶文裴務齊陳道固又各有添字。景德四年,以舊本偏旁差訛,傳寫漏落,又注解未備,乃命重修。大中祥符四年書成,賜名大宋重修廣韻,卽是書也。舊本不題撰人。以丁度集韻考之,知爲彭年等爾。

其書二百六韻,仍陸氏之舊,所收凡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字。凡五卷,除增字加注,部目亦略有增訂。平聲分上下兩卷,上平聲二十八韻,下平聲二十九韻。上、去、入聲各一卷,上聲五十五韻,去聲六十韻,入聲三十四韻。較切韻增多十三韻,字數亦增倍。所收入之字,皆先釋其義,後用反切注音,並將諸多同音字排列在一字頭下,或注明異讀。本字下附有異體字。引證之言出自經史子集,亦兼采小、雜記等。沈兼士按部首筆劃編成廣韻聲系,是為檢、辨韻之指南。

廣韻自纂成至今,刻本、鈔本達百種之多。按註文詳略之分,有詳註本與略註本。若觀其刊刻源流,詳註本可分爲福建私刻之宋廣韻,稱「宋本」;臨安國子監所刊刻大宋重修廣韻,稱「大宋本」,此類版本今有「高宗本」「寧宗本」「巾箱本」。代,校刻廣韻者甚衆,此衆刻本中較爲通行者有三系,康熙年間張士俊所校刻「澤存堂本」,光緒年間黎庶昌所校刻「古逸叢書」本,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之南宋「巾箱本」。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巾箱影印。

注文凡一十九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字,較舊本爲詳,而冗漫頗甚。如「公」字之下載姓氏至千餘言,殊乏翦裁。「東」字之下稱東宮得臣爲齊大夫,亦多紕繆。考孫愐唐韻序,稱異聞、奇怪、傳說、姓氏、原由、土地、物產、山河、草木、禽獸、蟲魚備載其間,已極蔓引。彭年等又從而益之,宜爲丁度之所議。潘耒序乃以注文繁復爲可貴,是將以韻書爲類書也。

,字永年建昌軍南城縣「今江西撫州南城縣」人。雍熙二年進士,任右正言、龍圖閣待制、刑部員外郎、工部郎中、集賢殿修撰、兵部郎中、龍圖閣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兼秘書監。博聞強識,才華出,監修起居注大寶箴冊府元龜。官至貴顯而居室陋敝,所得俸賜,惟市書籍。天禧二年,病卒,年五十七,獲贈右僕射,諡號文僖

 


牌记

1120300078-30 - 00001.jpg

其他版本
明刻本
元泰定二年圆沙书院刻本
元余氏勤德堂刻本
明内府刻本
元刻本
明刻本
明宣德六年清江书堂刻本
明刻本
明万历四十八年序翻刻本
明刻本
元刻本
明刻本
元至顺元年敏德堂刻本
元刻本
元至正十六年翠岩精舍刻本
元元统三年日新书堂刻本
元至正二十六年南山书院刻本
明初刻本
明弘治十四年刘氏文明书堂刻本
明刻本
古经解汇函本(小学汇函,同治刻、光绪石印、光绪刻)
明万历四十七年开封府刻本
明刻本
明刻本
元建安余氏双桂书堂刻本
古逸丛书本
明刘氏明德书堂刻本
陈上年辑刻三种本
民国间影印明内府刻本
猜你喜欢
千字文释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