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要
欽定篆文六經四書,六十三卷,清李光地等輯。周易十二卷、尚書四卷、毛詩四卷、周禮六卷、儀禮十七卷、春秋一卷、大學一卷、中庸一卷、論語十卷、孟子七卷。
此本為清康熙年內府刻本。八行十二字, 左右雙邊, 白口, 單魚尾。 框高22.5 x 15釐米。曾為北海王南州祕藏,曾北海王南州家收藏。書名據「故宮所藏殿版書目」。
明嘉靖時,陳鳳梧嘗刻篆文六經。清康熙末年,聖祖玄燁命李光地、王掞、張廷玉、蔣廷錫等儒臣以篆文刻印,字體小篆。自六經「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春秋」外,又增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六經皆為先秦典籍,最早皆篆文書也,雖歷代多有復古之士以篆文寫之,但篆文字鐫刻較難,故鮮見刊印者,清以前止明陳鳳梧於嘉靖間刊篆文六經,而終以財無濟,四書未嘗刊刻。康熙中,康熙帝命內府采陳氏原本複刊刻,其不善者改之,更補刻四書,遂成全本。而經內府刊刻部頭至大者篆文典籍禦製盛京賦,則至乾隆朝才成,此書亦清內府首以篆文刻書,故頗具盛名。觀清內府刻書,遍書以篆文手寫上版之典籍亦止兩部,一部為禦製盛京賦,一部即此篆文六經四書。

附注
明代嘉靖时,陈凤梧曾刻印了《篆文六经》。清康熙末年,圣祖玄烨命李光地、王掞、张廷玉、蒋廷锡等儒臣用篆文刻印出版儒家经典,字体是小篆。除《六经》(《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春秋》)外,又增加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其他版本
民国间碧梧山庄石印本
清光绪九年同文书局石印本
民国十三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