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撰。約成書於乾隆十六年前。諷刺小說,借士大夫官場百態。小說故事起于初,楔子萬曆四十四年,幽榜前後約二百四十八年。正文第二回發生于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約一百二十年,結於第五十五回「四客」之萬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後歷一個朝代。儒林外史沒有主角,由數短篇連綴而成,「雖云長篇,頗同短制」,主題恢巨集,內容豐富,語言明快,文筆酣暢,乃諷刺作品之巔峰。是書有回末總評,其中第四十二至四十四、第五十三至五十五,凡六回,評語原缺。張文虎評曰:「外史用筆,實不離水滸金瓶梅,魄力則遠不及。然描寫世事,實情實理,不必確指其人;而遺貌取神,皆酬接中所頻見。可以鏡人,可以自鏡。」魯迅評曰:「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

本書現存最早刻本爲嘉慶八年臥閑草堂本,以下簡稱臥本。共五十六回,前有「乾隆元年春二月閑齋老人序」。嘉慶二十一年所刊行之藝古堂本及清江浦注禮閣本,其文字、版式、回數同臥本,再後蘇州書局群玉齋等本,亦據臥本排印,可見臥閑草堂本實爲祖本。

吳敬梓,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晚年自號文木老人。生於康熙四十年,一七零一年。卒於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年。全椒人。安徽全椒生於書香世家,自幼聰慧過人,善記誦,尤精文選,詩賦援筆立成。敬梓不善理家,更因科舉失意,鬱鬱不樂,往來南京涉足風月,揮金如土;又慷慨仗義,遇貧卽施。久之,遺產揮霍殆盡,三十三歲移家南京,以賣文爲生,後客死揚州。著有文木山房集十二卷。

 

儒林外史序

3130300680-1-00001.jpg

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數百千種,而三國志、西逰記、水滸傳及金瓶梅演義,世稱四大奇書,人人樂得而觀之。余窃有疑焉。稗官爲史之支流,善讀稗官者可進于史,故其爲書亦必善善悪悪,俾讀者有所觀感戒懼,而風俗人心庶以維持不壞也。西逰元虛荒渺,論者謂爲談道之書,所云意馬心猿,金公木母,大抵心卽是佛之旨,予弗敢知。三國不尽合正史,而就中魏晉代禪,依樣葫蘆,天道循環,可爲篡弒者鉴。其他蜀与吴所以廢興存亾之故,亦具可發人深省,予何敢厚非。至水滸、金瓶梅誨盜誨淫,久干例禁,乃言者津津誇其章法之奇,用筆之妙,且謂其摹寫人物事故,卽家常日用米塩瑣屑,皆各窮神盡相,畫工化工合爲一手,從來稗官無有出其右者。嗚呼!其未見儒林外史一書乎?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異元虛荒渺之談也。其書以功名富貴爲一篇之骨,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爲高,被人看破恥笑者,終乃以辞却功名富貴,品地㝡上一層,爲中流砥柱。篇中所載之人,不可枚舉,而其人之性情心術,一一活現帋上。讀之者無論是何人品,無不可取以自鏡。傳云:善者,感發人之善心,悪者,懲創人之逸志,是書有焉。甚矣!有水滸、金瓶梅之筆之才,而非若水滸、金瓶梅之致爲風俗人心之害也。則与其讀水滸、金瓶梅,無寧讀儒林外史。世有善讀稗官者,當不河漢予言也夫!

乾隆元年春二月闲齋老人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