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cdn.pinguji.cn/static/img/top.png)
题要
【簡介】百家姓,據載成文于北宋初。通行本單姓四百零八,復姓三十。
【撰述】舊題宋初錢塘老儒作。宋王明清玉照新志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明清嘗詳考之,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云『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乃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俶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吳鄭王』,皆武肅錢鏐而下后妃。」清王相箋注百家姓,稱百家姓考略,對姓氏來源、郡望及代表人物作考證,並有增益,亦考證「趙、錢、孫、李」起始之由,曰「百家姓出兔園集,乃宋初錢唐老儒所作。時錢俶據浙,故首趙次錢,孫乃俶妃,李謂南唐主也。次則國之大族。隨口叶韻,挂漏實多,識者訾之。然傳播至今,童䝉誦習,奉爲典册。乃就其所載,粗爲箋註;方諸古今姓苑、氏族諸書。其猶射者之嗃矢也夫。」故此考略本廣爲流傳。其後各改編本,如明吳沉、劉仲質編皇明千家姓,清康熙御制百家姓,元明女真百家姓、蒙古字母百家姓等均無法取代。
【體例】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無文理,然千年流傳不熄。
【著者】王相,字晉升,號訒庵,約生活於康熙間。生於臨川,祖籍山東琅琊,故署名「琅琊王相」。輯注多類蒙學典籍,如千家詩、女四書、三字經詁、百家姓考略、增訂廣日記故事、世事通考雜字等,四庫全書總集類「存目四」錄王相尺牘嚶鳴一種。
【論贊】明呂坤曰:「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
【底本】清歙西徐士業校刻本,大字精寫,字體遒勁。蓋刊刻於清初。歙西,安徽歙縣。徐士業,字建勳,生平事跡不詳。
【板框】寬十五點五厘米,高二十二點八厘米。
【版式】白口,四周單邊,單魚尾。
【行格】大字半葉四行,行八字;小字半葉八行,行十六字。
【序跋】書前有王相序。
![](/static/img/detail/qita.png)
其他版本
清末南京李光明庄刻本
重刻徐氏三种本
重排新式标点〈百家姓考略〉
底本:清歙西徐士业刻本
电子文件(PDF)
57筒子页,
4M
137次
您好,这个有实体书出售吗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的排列顺序不是按照姓氏人口实际数量多少,而是采用了以“赵”姓打头的文学方式,这反映了当时赵氏为新皇帝当政而推重的礼制。但这种方式也给《百家姓》的推广和普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百家姓》在广大百姓中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传播。《百家姓》在启蒙教育、姓氏文化和汉字认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百家姓》的评价,有学者认为其作为一本关于汉字姓氏的简单读物,虽然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因此成为了民间常用的蒙学书。同时,《百家姓》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收集的姓氏数量随着时间不断增补,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国的姓氏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