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尚書後案三十卷附後辨一卷,王鳴盛撰。解說今文尚書二十八篇、太誓後辨則辨析偽古文尚書後二十五篇。尚書後案何為作也?所以發揮鄭康成一家之學也。王氏以為:伏生今文尚書原有二十九篇,孔安國壁中古文尚書,以今文對讀,又于今文尚書盤庚泰誓各分為三,顧命康王之誥,乃為今文三十四篇。孔安國古文尚書多出十六篇,九共複分為九篇,乃為增多古文二十四篇。自孔安國遞傳至衛宏賈逵馬融鄭玄王肅皆為三十四篇作注,「惟師祖學,獨得其真」。王氏以為儒所注惟此三十四篇,多者二十四篇不注,但有鄭玄所留篇目。自東晉古文、偽孔傳見於世,三十四篇注亦亡佚,然可自他書原有注輯出,以驗古文孔傳之偽。於是,王氏遍觀群書,采經、史、子、集諸門類凡百三十一部書,搜羅鄭注,綴于尚書每篇每句之下,各章並加案語。殘缺者,就取馬融王肅之傳疏來補充增益。王氏認為,孔傳雖偽,其訓詁仍有傳授,所以偶也用之。各章加案語以釋義,馬融王肅傳疏凡不與注同者,條晰其非,折衷於注。其考證細微入裏,有關東晉古文之說,則集為後辨附錄,可視為漢唐間治尚書之集注、疏解。

是書草創乾隆十年,撰成於四十四年,歷時三十餘載,可見王鳴盛用力之深。然墨守說,亦時時有失。王鳴盛雖自詡此書存古之功堪與惠棟周易述相比肩,然代之經學大師孫星衍江聲對此均頗不以為然,斯王氏過偏鄭玄之故也。杭世駿尚書後案云:鑽研群籍,爬羅剔抉,凡一言一字之出於者,悉甄而錄之,勒成數萬言,使世知有鄭氏,並使世知有鄭氏之學而未已也。

此版本為乾隆四十五年禮堂刻本,此書有原刻單行本,刊本有皇清經解本。

王鳴盛「西元一七二二年至一七九七年」,字鳳喈,一字禮堂,別字西莊、晚年號西沚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市」人。代史學家、經學家,乾隆十九年以一甲二名進士及第,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王鳴盛幼從長洲沈德潛受詩,後又從惠棟問經義,遂通學,知訓詁必以儒為宗,以學之考證法治史,主「治經斷不敢駁經,但當墨守漢人家法,定從一師,而不敢他徙。」著有十七史商榷蛾術編尚書後案西沚居士集等,流傳於世。

其他版本
皇清经解本(道光刻、咸丰补刻、鸿宝斋石印、点石斋石印)
猜你喜欢
王耕野先生读书管见
尚书纂传
尚书表注
融堂书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