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劉向撰。據皇家所藏苑雜事,分類輯纂先秦初史事傳,雜以議論,參照民間流傳,加以編排,以類相從編得此書,成於鴻泰四年。造新事十萬言以上,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號曰新苑。原書至北宋初年多散佚,殘剩五卷。經曾鞏輯得十五篇,與殘稿五篇合爲二十卷,六百三十九章,人補爲六百六十三章,分二十類,約三十五萬字。晁公武讀書志云:劉向說苑以君道、臣術、建本、立節、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法誡、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爲目,陽嘉四年上之,闕第二十卷。曾鞏所得之二十篇,正是析十九卷作修文上下篇耳。今本第十法誡篇作敬慎,而修文篇後有反質篇。陸游渭南集李德芻之言,謂得高麗所進本補成完書。則時已有此本,晁公武偶未見也。

漢書劉向傳藝文志均稱其體與新序同,分類纂輯軼聞舊事而雜以議論,類之前有一總,事後多有按語,以宣揚儒學之道。因博采群書,後世已佚古籍,賴此以存一二,所敘故事有不見於他書者,可補正史之不足。然亦有時代舛誤,爲後人所詬病。所輯之傳、寓言、格言、諺語有所諷,頗多意味深長,文字生動,風格樸實,體系或近小,是爲魏晉之先聲。于後世小及民間故事、謠諺頗具影響。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影印。

葉大慶考古質疑摘其趙襄子晉陽之功孔子稱之一條,諸御已諫楚莊王築臺引伍子胥一條,晏子使夫差一條,太史屠餘周桓公晉平公一條,智氏闔閭一條,左史倚相一條,晏子曾子一條,晉昭公時戰一條,孔子趙襄子一條,皆時代先後,邈不相及。又介子推舟之僑並載其龍蛇之歌,而之僑事尤舛。黃朝英緗素雜記亦摘其固桑晉平公論養士一條,新序作舟人古乘對趙簡子。又楚文王一條,新序楚共王。二書同出手,而自相矛盾。殆捃拾衆說,各據本文,偶爾失於參校也。然古籍散佚,多賴此以存。如漢志河間獻王八篇,隋志已不著錄,而此書所載四條,尚足見其議論醇正,不愧儒宗。其他亦多可採擇。雖間有傳聞異詞,固不以微瑕累全璧矣。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劉德子,劉歆之父。能詩賦,宣帝時,初爲郎,旋升諫大夫,治春秋穀梁,講論五經于石渠閣。以陰陽休咎論時政得失,屢上書劾奏外戚專權。宣帝時,任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爲散騎宗正給事中。後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專權,以陰陽災異情況附會時政得失,上書彈劾外戚宦官專權,被貶爲庶人。成帝即位,得進用,更名,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校閱中秘群書,撰成別錄,爲我國目錄學之祖。另撰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傳等,今存。其他所著五經通義及辭賦等已多亡佚。

 


牌记

3020100312-20-00001.jpg

其他版本
广汉魏丛书本(万历刻、嘉庆刻)
明初刻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民国间涵芬楼铅印本
子书百家本(光绪刻、民国石印)
宋咸淳元年镇江府学刻元明递修本
增订汉魏丛书本(乾隆刻、光绪刻、宣统石印)
明刻本
龙溪精舍丛书本(民国刻)
元大德陈仁子刻本
刘氏新序说苑合集本(天启刻)
清刻本
元刻明修本
四库全书蓄要本(乾隆写)
丛书集成初编本
清初刻本
清嘉庆十三年松园刻本
明末刻本
宋刻本
汉魏丛书本(万历刻、民国影印)
猜你喜欢
申鉴
潜夫论
了凡四训
盐铁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