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弘明集十四卷,南朝梁釋僧佑輯。佛教文集。書成于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序云:「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謂之弘明集。」僧祐出三藏記集所列弘明集目錄為十卷,今本十四卷。自牟子理惑論始,至自撰弘明論「後誤稱為『後序』」終,收入東漢末至南北朝蕭梁時古今人闡揚佛教之文。亦有數篇排佛論著,如範縝神滅論等。記載末至魏晉六朝三百余年佛教流情況,詳於南佛教,而略於北方佛教。僧祐編集,作者逾百人,其中名僧十九人。弘明集保留諸多原籍,牟子理惑論原本已佚,今本則自弘明集輯出。以前名流著作,今無專集行世者,頗賴以存。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汪道昆刻本。皆有刻本,外有高麗本等。各種佛藏中皆收有弘明集高麗藏第三十三冊、磧砂藏第三十一冊、洪武南藏第一百七十至一百七十一冊、永樂北藏第一百三十七冊、龍藏第一百一十三冊、卍正藏第五十二至五十三冊、佛教大藏經第七十八冊、大正藏第五十二冊、中華大藏經第六十二冊。另有萬曆汪道昆本,光緒二十二年金陵刻經處本。釋道宣所輯廣弘明集為此書續編,體例間有不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曰:釋僧編。俞氏彭城下邳人。初出家揚都建初寺武帝時居鍾山定林寺唐書藝文志弘明集十四卷,此本卷數相符,蓋猶釋藏之舊。末有後序,而首無前序,疑傳寫佚之。所輯皆東漢以下至於代闡明佛法之文。其學主於戒律,其說主於因果,其大旨則主於抑,排,而獨伸釋氏之法。夫天不言而自尊,聖人之道不言而自信,不待誇、不待辨也。恐人不尊不信而囂張其外以彌縫之,是亦不足於中之明證矣。然六代遺編,流傳最古,以前名流著作,今無專集行世者,頗賴以存,終勝庸俗緇流所撰述。就釋言釋,猶彼教中雅馴之言也。

僧佑建業「江蘇」人,俗姓。幼入建初寺禮拜,歡喜樂道,不肯返家。父母憐其志,聽許入道,師事僧範。十四歲,家人密為訪婚,知而避,至定林寺法達法師。及年滿受具足戒,執操堅明,又隨法穎深究律部,竭思鑽求,無懈昏曉,遂精通律部。竟陵文宣王每請講律,聽眾常七八百人。永明中,奉敕入吳試簡五眾,並講十誦律及受戒之法。凡所得信施,皆用以資助定林建初二寺及修繕諸寺,並舉行無遮大會、捨身齋等。又造立經藏、搜校經典,使寺廟廣開法言無墜。深受梁武帝敬重,有關僧事碩疑,皆敕師審決。晚年罹患腳疾,敕聽乘輿入內殿,為六宮授戒。晚年體衰多病,然猶致力護法,凡有益於三寶之事,無不加以編錄成書。著有出三藏記集弘明集釋迦譜等,僧俗門徒達一萬一千餘人。

寅虎年鵬為文化僅識

其他版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明万历十四年歙县汪道昆刻本
明万历四十五年丹阳贺氏刻本
明抄本
清光绪间金陵刻经处刻本
明万历间刻本
明刻本
清光绪二十二年金陵刻经处刻本
清抄本
清光绪二十七年金陵刻经处刻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