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通鑒紀事本末袁樞撰。劉知幾史通,敘述史例,首列六家,總歸二體。自以來,不過紀傳、編年兩法,乘除互用。然紀傳之法,或一事而復見數篇,賓主莫辨;編年之法,或一事而隔越數卷,首尾難稽。袁樞喜讀司馬光資治通鑒,然苦其浩博,一事隔數卷,首尾難稽。爲解此難,乃自出新意,以事命篇,文省於紀傳,事豁於編年,決斷去取。取資治通鑒所記之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爲主,獨立成篇,起訖了然,自爲標題。共記二百三十九事,另附錄六十六事,附於各條目之後,以類編纂,輯成一書。去取剪裁,頗爲精密,分爲戰國、兩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始於三家之分,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記載一千三百六十餘年史事。每篇各編年月,自爲首尾經緯明晰,節目詳具。前後始末,一覽了然,頗便閱讀,故稱「紀事本末」。多記政治、軍事,經濟僅有兩條:「一曰奸臣聚斂,一曰兩稅之弊」。

始撰書時間不詳,成約於乾道九年。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其書,奏上孝宗孝宗閱後大爲讚賞:「治道盡在是矣」。詔令嚴州摹印十部「時任嚴州教授」,此書因而得以廣布流傳。全書脈絡清楚,每事首尾明晰,可省諸多翻檢之勞。首創紀事本末體,因事命篇,此功實不可沒。

是書最古刻本爲南宋淳熙二年嚴陵郡摹刻本。末,張溥通鑒紀事本末每一篇後作一論,附在原篇之後,並按原本條目重新析爲二百三十九卷。此書刊出後,四十二卷本漸稀。一九六四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是爲善本。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刻本」影印。

王應麟玉海,稱淳熙三年十一月,參政龔茂良言,所編紀事有益見聞。詔嚴州摹印十部,仍先以繕本上之。宋史本傳又稱,孝宗讀而嘉歎,以賜東宮及分賜江上諸帥,曰「治道盡在是矣」。朱子亦稱其書部居門目,始終離合之間,皆曲有微意,於以錯綜溫公之書,乃國語之流。所綴集,雖不出通鑒原文,而去取翦裁,義例極精密。非通鑒總類諸書割裂撦撏者可比。其後如陳邦瞻穀應泰等,遞有沿仿。而包括條貫,不漏不冗,則皆出是書下焉。

機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縣人,生於宋高宗紹興元年卒於宋寧宗開禧元年。孝宗初,試禮部詞賦第一。調溫州判官,後爲禮部試官。乾道九年,出爲嚴州教授,編纂通鑒紀事本末。嗣任太府丞兼國史館編修官,累遷工部侍郎兼國子監祭酒,知江陵府。臨民則識治辨間,立朝則啟沃忠諫,克盡乃職,爲世師表。晚年喜易,著有易學索引周易辯異等書。

 


牌记

2040200001-13-00001.jpg

其他版本
宋宝佑五年赵与篆刻元延佑六年嘉禾学宫重修本
明万历二年李栻刻本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宋淳熙二年严陵郡庠刻递修本
四库全书本
宋宝佑五年赵与席刻元修本
宋宝佑五年赵与篆刻本
宋淳熙二年严陵郡庠刻本
宋宝佑五年赵与思刻元明递修本
纪事本末五种本(郁冈山房刻本)
明万历三十四年黄吉土刻本
元刻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