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五十六卷,姚察、姚思廉父子編撰。記載南朝梁天監元年,至太平二年,計五十六年歷史。全書五十六卷,其中帝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志。唐太宗貞觀三年詔令姚思廉、魏徵同撰梁、陳二史,然「魏徵雖裁其總論,其編次筆削,皆思廉之功」。思廉據父察遺稿,「察所撰梁陳史雖未畢功,隋文帝開皇之時,遣內史舍人虞進基索本,且進上,今在內殿。梁、陳二史本多是察之所撰,其中序論及紀、傳有所闕者,臨亡時,仍以體例戒約子思廉,博訪撰續,思廉涕泣奉行。」思廉亦兼取許亨等九家梁書,終成是書。篇後題「陳吏部尚書姚察曰」之文取自姚察梁書二十六卷舊稿;題「史臣曰」者爲姚察所撰;題「史臣侍中鄭國公魏徵曰」,則爲魏征所撰論贊。貞觀十年成書時,梁書獨題姚思廉之名。梁書行墨恭簡,文字爽勁。姚氏父子一反六朝文風,清趙翼曰:「世但知六朝之後,古文自唐韓昌黎始,而豈知姚察父子已振于陳末唐初也。」然作者爲梁臣,故有爲梁隱諱處,又所收詔策表疏過多,故有臃腫之弊。
本書以百衲本二十四史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校勘參考中華書局一九七二年版梁書。
姚察,字伯審,南朝吳興郡武康縣人。仕梁、陳、隋三朝。察聰明敏捷,頗能作文,深得簡文帝蕭綱器重,累遷駕部郎中。梁元帝即位,授原鄉縣令。陳朝立,歷任秘書監、著作郎、太子舍人、吏部尚書。入隋,任過秘書丞、晉王侍讀、太子中舍人。奉詔修撰梁史、陳史,襲封北絳郡公。大業二年卒,年七十四。
姚思廉,名簡,唐雍州萬年人。早年從父察讀漢書,盡得家學。南朝陳時任會稽王主簿。入隋,任漢王府參軍。父察撰梁、陳二史,未成,遺令續撰之。又奉詔與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區宇圖志。遷代王侑侍讀。入唐,爲秦王府文學館學士、太子洗馬。貞觀初,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三年,奉詔與秘書監魏征同撰梁、陳二史,乃據家藏舊稿,兼采謝昊、傅縡、顧野王諸家之書,撰成梁書、陳書。貞觀十年書成,思廉年八十矣。次年卒。贈太常卿,諡號康。
是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