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總集。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興祚審定。三人爲從祖孫三代,興祚爲楚材從父,調侯爲楚材侄。楚材,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浙江山陰人。幼受家教,勤奮好學。十六歲患足疾,一病數年,仍手不釋卷。疾愈,學問大進,設館授徒。多次應考,屢試不中。與侄吳調侯共編古文觀止。楚材另編有綱鑒易知錄。興祚字佰成,號留村,入正紅旗籍,官至兩廣總督,頗多著述。是書成於康熙三十四年。「觀止」本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觀周樂」,移用取爲書名。選錄歷代散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十二卷,二百二十篇。按時代先後,分七個時期,周五十七篇,秦十七篇,兩漢三十篇,六朝六篇,唐四十二篇,宋五十一篇,明十八篇。古文辭類纂所采十二類,古文觀止亦盡有之。第一,論辯類:如韓愈原道、原毀、獲麟解、雜說一、雜說四、諱辯;歐陽修朋黨論;蘇軾賈誼論、留侯論、晁錯論等。第二,序跋類:如史記之秦楚之際月表序、高祖功臣侯年表序;五代史之伶官傳序、宦者傳論等。第三,奏議類:如晁錯論貴粟疏;司馬相如上書諫獵;路溫舒尚德緩刑書;諸葛亮前出師表、後出師表等。第四,書說類:如鄒陽獄中上樑王書;韓愈上宰相書後十日複上宰相書、與陳給事書、應科目時與人書等。第五,贈序類:如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送董邵南序、送楊少府序;歐陽修送楊寘序等。第六,詔令類:如武帝求茂才異等詔;高帝求賢詔;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等。第七,傳狀類:如韓愈圬者王承福傳;柳宗元種樹郭槖駝傳等。第八,碑誌類:如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柳宗元箕子碑;王安石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等。第九,雜記類:如柳宗元鈷潭西小丘記、小石城山記;歐陽修豐樂亭記;蘇軾超然臺記等。第十,箴銘類:如劉禹錫陋室銘;蘇軾三槐堂銘等。第十一,頌贊類:如史記之項羽本紀贊、孔子世家贊等。第十二,辭賦類:如楚辭卜居、宋玉對楚王問;歐陽修秋聲賦;蘇軾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第十三,哀祭類:如韓愈祭十二郎文;王守仁瘞旅文等。古文觀止爲清以來最流行之散文選本,幾與昭明文選、唐詩三百首媲美。本書在於「正蒙養而裨後學」,每篇有評注與分析。
本書據清光緒二十八年善成堂刻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
善成堂,清連鎖書坊。四川傅氏開設。總號設于重慶,成都、南昌、沙市、漢口、東昌、濟南、泊鎮、北京等設有分號。刻書甚多,以經史、小說爲主。北京分號設于同治間,先後由饒起鳳、孫茂卿、王繩武、李錫嘏經理業務,刊有十朝東華錄等。民國初倒閉,鋪底歸陳氏「來薰閣」。

吳興祚序

駁復讎議 柳宗元
桐葉封弟辨 柳宗元
箕子碑 柳宗元
捕蛇者說 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梓人傳 柳宗元
愚溪詩序 柳宗元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柳宗元
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柳宗元
待漏院記 王禹偁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
書洛陽名園記後 李格非
嚴先生祠堂記 范仲淹
岳陽樓記 范仲淹
諫院題名記 司馬光
義田記 錢公輔
袁州州學記 李覯
朋黨論 歐陽修
縱囚論 歐陽修
釋祕演詩集序 歐陽修
梅聖俞詩集序 歐陽修
送楊寘序 歐陽修
五代史伶官傳序 歐陽修
五代史宦者傳序 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 歐陽修
豐樂亭記 歐陽修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秋聲賦 歐陽修
祭石曼卿文 歐陽修
瀧岡阡表 歐陽修
管仲論 蘇洵
辨姦論 蘇洵
心術 蘇洵
張益州畫像記 蘇洵
刑賞忠厚之至論 蘇軾
范增論 蘇軾
留侯論 蘇軾
賈誼論 蘇軾
鼂錯論 蘇軾
上梅直講書 蘇軾
喜雨亭記 蘇軾
凌虛臺記 蘇軾
超然臺記 蘇軾
放鶴亭記 蘇軾
石鐘山記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軾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劄子 蘇軾
前赤壁賦 蘇軾
後赤壁賦 蘇軾
三槐堂銘 蘇軾
方山子傳 蘇軾
六國論 蘇轍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寄歐陽舍人書 曾鞏
贈黎安二生序 曾鞏
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
同學一首別子固 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 王安石
送天台陳庭學序 宋濂
閱江樓記 宋濂
司馬季主論卜 劉基
賣柑者言 劉基
深慮論 方孝孺
豫讓論 方孝孺
親政篇 王鏊
尊經閣記 王守仁
象祠記 王守仁
瘞旅文 王守仁
信陵君救趙論 唐順之
報劉一丈書 宗臣
吳山圖記 歸有光
滄浪亭記 歸有光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王世貞
徐文長傳 袁宏道
五人墓碑記 張溥
全书以《左传》为首篇,以明朝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为末篇。此书的编选符合当时社会上所普遍尊崇的唐宋八大家之所谓广大教化主之说,迎合了当时应举考试之需要。《古文观止》在清朝曾风行全国,几乎每个读过书的人都要读这本书,对当时的读书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这本书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著名古文献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安平秋先生的《古文观止》点校本风行学林数十年,安先生对二吴评注亦有精辟论述,撰有专文。余嘉锡先生在谈到《论语》注家的时候说:“存于今者,尚百数十家。虽解说纷纭,犹有未能得其原意者。盖训诂名物制度古今不同,虽汉魏诸儒亦不能尽晓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书、古文作注之不易。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共222篇,以驾驭全篇之才力尽显,万千变化之笔法驱使,汇集流转自然之气息,传习可读之篇章。全书以《左传》为首,以《史记》为辅,不拘泥于一朝一派之文章,而是广征博引,纵横捭阖,真正做到了“观止”。这部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可小觑。首先,其选文精当,被学者们誉为“自古体大思精,未有此也”。其次,其评注详尽,不仅对文章的背景、作者、主旨、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还对文章中的字词、语法、修辞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此外,其评注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流畅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古文观止》在普及古代散文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其选文广泛,评注详尽,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古代散文的精髓和特点。同时,其简洁明快的评注风格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欣赏古代散文。因此,《古文观止》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广大读者和学者们研究和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参考书籍。总之,《古文观止》是一部集文学性、学术性、普及性于一体的优秀选本,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