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總集。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興祚審定。三人爲從祖孫三代,興祚爲楚材從父,調侯爲楚材侄。楚材,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浙江山陰人。幼受家教,勤奮好學。十六歲患足疾,一病數年,仍手不釋卷。疾愈,學問大進,設館授徒。多次應考,屢試不中。與侄吳調侯共編古文觀止。楚材另編有綱鑒易知錄。興祚字佰成,號留村,入正紅旗籍,官至兩廣總督,頗多著述。是書成於康熙三十四年。「觀止」本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觀周樂」,移用取爲書名。選錄歷代散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十二卷,二百二十篇。按時代先後,分七個時期,周五十七篇,秦十七篇,兩漢三十篇,六朝六篇,唐四十二篇,宋五十一篇,明十八篇。古文辭類纂所采十二類,古文觀止亦盡有之。第一,論辯類:如韓愈原道、原毀、獲麟解、雜說一、雜說四、諱辯;歐陽修朋黨論;蘇軾賈誼論、留侯論、晁錯論等。第二,序跋類:如史記之秦楚之際月表序、高祖功臣侯年表序;五代史之伶官傳序、宦者傳論等。第三,奏議類:如晁錯論貴粟疏;司馬相如上書諫獵;路溫舒尚德緩刑書;諸葛亮前出師表、後出師表等。第四,書說類:如鄒陽獄中上樑王書;韓愈上宰相書後十日複上宰相書、與陳給事書、應科目時與人書等。第五,贈序類:如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送董邵南序、送楊少府序;歐陽修送楊寘序等。第六,詔令類:如武帝求茂才異等詔;高帝求賢詔;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等。第七,傳狀類:如韓愈圬者王承福傳;柳宗元種樹郭槖駝傳等。第八,碑誌類:如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柳宗元箕子碑;王安石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等。第九,雜記類:如柳宗元鈷潭西小丘記、小石城山記;歐陽修豐樂亭記;蘇軾超然臺記等。第十,箴銘類:如劉禹錫陋室銘;蘇軾三槐堂銘等。第十一,頌贊類:如史記之項羽本紀贊、孔子世家贊等。第十二,辭賦類:如楚辭卜居、宋玉對楚王問;歐陽修秋聲賦;蘇軾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第十三,哀祭類:如韓愈祭十二郎文;王守仁瘞旅文等。古文觀止爲清以來最流行之散文選本,幾與昭明文選、唐詩三百首媲美。本書在於「正蒙養而裨後學」,每篇有評注與分析。此爲清光緒二十八年善成堂刻本。善成堂,清連鎖書坊。四川傅氏開設。總號設于重慶,成都、南昌、沙市、漢口、東昌、濟南、泊鎮、北京等設有分號。刻書甚多,以經史、小說爲主。北京分號設于同治間,先後由饒起鳳、孫茂卿、王繩武、李錫嘏經理業務,刊有十朝東華錄等。民國初倒閉,鋪底歸陳氏「來薰閣」。

古文序
余束髮就學時,輒喜讀古人書傳。每縱觀大意,於源流得失之故,亦嘗探其要領。若乃析義理於精微之藴,辨字句於毫髮之間,此衷蓋闕如也。歲戊午,奉天子命撫八閩。會稽章子、習子以古文課余子於三山之淩雲處。維時從子楚材實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尤好讀經史,於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與從孫調侯,日以古學相砥礪。調侯奇偉倜儻,敦尚氣誼,本其家學,每思繼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過人,下筆洒洒數千言無懈漫,蓋其得力於古者深矣。今年春,余統師雲中,寄身絕塞,不勝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觀止一編。閱其選,簡而該,評註詳而不繁,其審音辨字,無不精切而確當。披閱數過,覺向時之所闕如者,今則囅然以喜矣。以此正蒙養而裨後學,厥功豈淺鮮哉!亟命付諸梨棗,而爲數語以弁其首。
康熙三十四年五月端陽日愚伯興祚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