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漢紀,又名前漢紀荀悅撰。獻帝好典籍,以班固漢書文繁難省,乃令荀悅左氏傳漢紀三十篇,成書於建安五年。仿左傳體例,撮要舉凡,存其大體,漢書按時序加以剪裁,編排于各帝紀之中,取材未出漢書,亦有所增益帝后紀中所荀悅曰,是因事而發史論。所述史事詞約事詳,劉知幾史通六家篇,以書爲左傳家之首。其二體篇又稱其歷代寶之,有逾本傳。二體,角力爭先,其推之甚至。故人試士,以爲一科,班荀二體之譽。

是書考李燾,自天聖中已無善本。黃姬水所刊亦間有舛訛。康熙襄平蔣國祥蔣國祚袁宏後漢紀合刻,後附兩漢紀字句異同考一卷。四部叢刊嘉靖黃姬水刊行本影印。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嘉靖影印。

文獻通考李燾曰:爲此,固不出書,亦時有所刪潤,而諫大夫王仁、侍中王閎諫疏皆無之。又稱司馬光資治通鑒,書太上皇事及五鳳郊泰之月,要皆舍而從葢以修紀時,猶未舛訛。又稱其「君蘭」、「君簡」,「端」、「瑞」,「興」、「譽」,「寬」、「竟」諸字與漢書互異者,先儒皆兩存之。王銍兩漢紀後序,亦稱,於朝廷紀綱、禮樂刑政、治亂成敗、忠邪是非之際,指陳論著,每致意焉。反復辨達,明白條暢,啟告當代,而垂訓無窮。是人亦甚重其書也。其中若壺關三老茂漢書無姓,書云姓令狐請上方劍,漢書作斬馬,書乃作斷馬。證以張渭詩「願得上方斷馬劍,斬取朱門公子頭」句,知漢書字誤。資考證者亦不一。近時顧炎武日知錄乃惟取其宣帝陳遂璽書一條,及元康三年封海昏侯詔一條,能改正漢書三四字。其餘則病其敘事索然無意味,間或首尾不備。其小有不同,皆以長,未免抑揚過當。

荀悅,字仲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名士荀淑之孫,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儉早卒。幼時聰穎好學家貧無書閱讀時多用強記過目不忘。少通春秋,性沉靜,尤好著述,讀書一覽便能成誦。靈帝時,托疾隱居。初為曹操屬吏,獻帝時曆官黃門侍郎、秘書監、侍中。侍講於獻帝左右,日夕談論,深為帝嘉許。後奉帝命以左傳體裁為班固漢書漢紀,寫成三十篇。又有崇德正論申鑒等數十篇。建安十四年卒,年六十二。

 


牌记

2030300012-5-00001.jpg

其他版本
龙溪精舍丛书本
明抄本
两汉纪本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四库全书本
明正德十六年何景明、瞿清刻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