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题要

亦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紀昀等編撰。寫定於乾隆末。據纂修四庫檔案史料,系乾隆六十年,「校勘完竣,隋加緊刊刻畢工」。由武英殿入貯內廷四閣,又奏請照例「集工刷印」,發至京城各書坊。後浙江布政使謝啟昆等將杭州文瀾閣殿本翻刻,是書廣爲流傳。定本總目錄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三百九卷。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種,九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卷。卷首有乾隆帝歷次諭旨、四庫館臣進書表,館臣職名及凡例十七條。全書按四部分類,計經部十類、史部十五類、子部十四類、集部五類,共四十四類。類下分子目,共六十六子目,如禮類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地理類分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遊記、外記;譜錄類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詞典類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等。從而形成條理分明的三級分類體系。又集部「別集」一類,因收書甚多而以時代先後,自分六段。

本書據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

是書囊括群書,于經史子集「四部之首各冠以總序,撮述其源流正變,以挈綱領」,於所分四十四類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詳述其分併改正,以析條目。如其義有未盡,例有未該,則或於子目之末,或於本條之下,附注案語,以明通辨之由」。四部總序闡述經學、史籍、諸子、文學之淵源、流變,門戶之是非,解說分類原則。分類小序則陳述流派演變,書籍取捨及設子目之由。遇有言猶未盡處,則於子目或每書下附加案語補述。


序跋

卷首有聖諭、進表。

其他版本
清乾隆间浙江书局刻本
清宣统二年存古斋石印本
评论
xkelf
删除
2023-10-05 08:1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中国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也是现有最大的一部传统目录书。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评曰“自有目录以来,未有如是之善本也”。他认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罗宏富,体制完备,考证精审,论断公允,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张之洞《书目答问》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为“诸家目录之冠”,认为它是古代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编纂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如对一些书籍的评价过于主观、对一些重要文献的遗漏等。但这些都不影响它在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