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經部一 易類一
卷二 經部二 易類二
卷三 經部三 易類三
卷四 經部四 易類四
卷五 經部五 易類五
卷六 經部六 易類六
卷七 經部七 易類存目一
卷八 經部八 易類存目二
卷九 經部九 易類存目三
卷十 經部十 易類存目四
卷十一 經部十一 書類一
卷十二 經部十二 書類二
卷十三 經部十三 書類存目一
卷十四 經部十四 書類存目二
卷十五 經部十五 詩類一
卷十六 經部十六 詩類二
卷十七 經部十七 詩類存目一
卷十八 經部十八 詩類存目二
卷十九 經部十九 禮類一
卷二十 經部二十 禮類二
题要

亦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紀昀等編撰。寫定於乾隆末。據纂修四庫檔案史料,系乾隆六十年,「校勘完竣,隋加緊刊刻畢工」。由武英殿入貯內廷四閣,又奏請照例「集工刷印」,發至京城各書坊。後浙江布政使謝啟昆等將杭州文瀾閣殿本翻刻,是書廣爲流傳。定本總目錄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三百九卷。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種,九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卷。卷首有乾隆帝歷次諭旨、四庫館臣進書表,館臣職名及凡例十七條。全書按四部分類,計經部十類、史部十五類、子部十四類、集部五類,共四十四類。類下分子目,共六十六子目,如禮類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地理類分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遊記、外記;譜錄類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詞典類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等。從而形成條理分明的三級分類體系。又集部「別集」一類,因收書甚多而以時代先後,自分六段。

本書據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

是書囊括群書,于經史子集「四部之首各冠以總序,撮述其源流正變,以挈綱領」,於所分四十四類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詳述其分併改正,以析條目。如其義有未盡,例有未該,則或於子目之末,或於本條之下,附注案語,以明通辨之由」。四部總序闡述經學、史籍、諸子、文學之淵源、流變,門戶之是非,解說分類原則。分類小序則陳述流派演變,書籍取捨及設子目之由。遇有言猶未盡處,則於子目或每書下附加案語補述。


序跋

卷首有聖諭、進表。

其他版本
清乾隆间浙江书局刻本
清宣统二年存古斋石印本
评论
xkelf
删除
2023-10-05 08:1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中国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也是现有最大的一部传统目录书。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评曰“自有目录以来,未有如是之善本也”。他认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罗宏富,体制完备,考证精审,论断公允,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张之洞《书目答问》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为“诸家目录之冠”,认为它是古代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编纂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如对一些书籍的评价过于主观、对一些重要文献的遗漏等。但这些都不影响它在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