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後漢治山陽昌邑,魏、晉治丘,劉義隆治瑕丘,魏因之。
領郡六 縣三十一
戶八萬八千三十二
口二十六萬六千七百九十一
泰山郡漢高帝置。
領縣六
戶二萬六千八百
口九萬一千八百七十三[05743]
鉅平二漢、晉屬,治平樂城。有亭亭山祠、霍城、陽關城、鉅平城、祝丘、防城、龍山祠。奉高二漢、晉屬。有梁父山、岱岳祠、玉符山、故明堂基。博平二漢、晉曰博,屬,後改。有博平城、防城、龍山祠、野首山、牟山祠、伍子胥廟。嬴二漢、晉屬。有馬耳山祠,汶水出焉。唐阜、嬴城、銅治山。牟漢、晉屬。有萊蕪城、平州城、牟城、望石山。梁父二漢、晉屬。有菟裘澤,徂來山在北,梁父城、龜山、羊續碑、貞女山祠、雲母山。
魯郡秦置,爲薛郡,高后改爲魯國。皇興中改。
領縣六戶一萬五千一百六十
口四萬七千三百二十九
魯二漢、晉屬。有牛首亭、五父衢、尼丘山、房山、魯城、叔梁紇廟、孔子墓、廟、沂水、泗水、季武子臺、顏母祠、魯昭公臺、伯禽冢、[05744]魯文公冢、魯恭王陵、宰我冢、兒寬碑。汶陽二漢、晉屬。有桑杜丘、新甫山、嵎山、春舒城、汶陽城。鄒二漢、晉屬。有叔梁紇城、嶧山、鄒山。陽平劉駿置,魏因之。有滕城。新陽前漢屬東海,後罷,劉駿復,魏因之。
高平郡故梁國,漢景帝分爲山陽國,武帝改爲郡,晉武帝更名。
領縣四
戶一萬一千一百二十四
口二萬五千八百九十六
高平二漢屬山陽,晉屬。前漢橐也,後漢章帝更名。有洸水、千秋城、胡陸城、齊城、高平山、承雀山、伏羲廟。方與二漢屬山陽,晉屬。有方與城。金鄉後漢屬山陽,晉屬。有金鄉山、范巨卿冢碑。平陽二漢、晉曰南平陽。漢屬山陽,晉屬。有平陽城、漆城、白馬溝。[05745]
任城郡後漢孝章帝分東平爲任城國,晉永嘉後罷,神龜元年分高平置。
領縣三
戶八千五十
口二萬一千七百八十九
任城前漢屬東平,後漢、晉屬。有任城、唐陽城、華陽城。亢父前漢屬東平,後漢、晉屬。有亢父城、女媧冢、風伯祠。鉅野二漢屬山陽,晉屬高平,後屬。有鉅野城、武安城、武平城、任山祠。
東平郡故梁國,漢景帝分爲濟東國,武帝改爲大河郡,宣帝爲東平國,後漢、晉仍爲國,後改。
領縣七
戶二萬七百五十二[05746]
口六萬一千八百一十
無鹽二漢、晉屬。有龍山、無鹽城、南章、北章城。范有淶溝。須昌前漢屬東郡,後漢、晉屬。治須昌城。有濟溝。壽張有郃城。平陸二漢、晉屬,曰東平陸,後改。有廣武城。富城二漢、晉屬。有富城、卜城、武強城、左丘明冢。剛前漢屬泰山,後漢屬濟北,晉曰剛平,後改。治剛城。
東陽平郡故東平地,劉義隆置,尋罷。劉駿復,魏因之。治平陸城。
領縣五
戶六千一百四十六
口一萬八千九十四
元城劉義隆置,魏因之。有寧陽城。樂平劉義隆置,魏因之。有青山祠、魯溝水。頓丘劉駿置,魏因之。[05747]有乘城。館陶劉義隆置,魏因之。有唐陽城。平原劉駿置,魏因之。有苦城、鉅野澤。
青州後漢治臨淄,司馬德宗治東陽,魏因之。
領郡七 縣三十七
戶七萬九千七百五十三
口二十萬六千五百八十五
齊郡秦置。
領縣九
戶三萬八百四十八
口八萬二千一百[05748]
臨淄二漢、晉屬。有公孫接冢、晏嬰冢、齊莊公冢、營丘、齊臺、堯山祠。昌國二漢、晉屬。有紀信冢。益都魏置。有釣室。盤陽前漢屬濟南,後漢、晉屬。有朱虛城、大峴山。有甑山、鉅平山、太山祠。平昌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延興三年屬。廣饒二漢、晉屬。有吳頭山。西安二漢、晉屬。有逢山、八士山。安平二漢、晉曰東平,後改。前漢屬淄川,後漢屬北海,後屬。有覆釜山。廣川有牛山、仲父冢、黑山、石硯山、齊桓公冢、四豪冢。
北海郡漢景帝置,治平壽城。
領縣五
戶一萬七千五百八十七
口四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下密前漢屬膠東國,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劇二漢屬,晉屬琅邪,後屬。有倉山。都昌二漢屬,晉屬齊郡,後[05749]屬。有徐偉長冢。 平壽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有浮山。有金關山。膠東前漢曰膠東國,後漢屬北海,晉屬齊郡,後屬。有逢萌冢。
樂安郡漢高帝爲千乘國,後漢和帝更名樂安國,晉改。
領縣四
戶五千九百一十六
口一萬三千二百三十九
千乘前漢屬千乘,後漢屬,晉罷,後復屬。博昌前漢屬千乘,後漢、晉屬。安德 般
勃海郡故臨淄地,劉駿置,魏因之。
領縣三[05750]
戶五千二百七十九
口一萬三千七百五
重合 修 長樂有王陵冢。
高陽郡故樂安地,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五
戶六千三百二十二
口一萬七千六百六十七
高陽 新城 鄴 安次 安平
河間郡劉義隆置,魏因之。[05751]
領縣六
戶五千八百三十
口一萬四千八百一十八
阜城 城平 武垣 樂城 章武有張釋之冢。南皮劉駿置,魏因之。有望海臺。
樂陵郡故千乘地,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五
戶七千九百七十一
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五[05752]
陽信有千乘城、博昌城。樂陵有姑城。厭次 新樂 濕沃
齊州治歷城。劉義隆置冀州,皇興三年更名。
領郡六 縣三十五
戶七萬七千三百七十八
口二十六萬九千六百六十二
東魏郡劉駿置,魏因之。治歷城,後徙臺城。
領縣九
戶一萬九千一百三十
口七萬三千五百七十[05753]
蠡吾劉駿置,魏因之。有龍山。頓丘劉駿置,魏因之。有飛鳥峴。肥鄉有平陵城、巨合城。聊城有臺城、管城。衞國有挺城、石湯水、鷄山。博平有七鼓城、逢陵城、長白山。安陽有魚溝。東魏有嶂山,出鐵。有蒼浪溝、時水。臨邑劉駿置,魏因之。有刀環水、鵲山、隰陰城。
東平原郡劉裕置,魏因之。治梁鄒。
領縣六
戶一萬三千九百二十九
口四萬四百三
平原有黃山。鬲有高苑城、平原城。臨濟有鄒平城、建新城。荏平有□城。廣宗有胡山、平郭城。高唐[05754]
東清河郡劉裕置,魏因之。治盤陽城。
領縣七
戶六千八百一十
口二萬二千五百七十四
清河 繹幕有隴水。鄃有淳于髠冢、金雀山。零 武城有昌國城。貝丘有萊蕪城。饒陽舊屬青州,太和十八年分屬。
廣川郡劉裕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三千九百四十五[05755]
口一萬三千四百七十二
武強 索盧 中水有長城、三總山。
濟南郡漢文帝爲濟南國,景帝爲郡,後漢建武中復爲國,晉改。
領縣六
戶二萬一十七
口六萬八千八百二十
歷城二漢、晉屬。有黃臺、華不注山、華泉、匡山、舜山祠、娥姜祠。蓍二漢、晉屬,治蓍城。平陵二漢、晉屬,曰東平陵,後改。有章丘城、洛盤城、平陵城、女郎山祠。土鼓二漢屬,晉罷,後復。有龍盤山。逢陵有於陵城。朝陽二漢屬,後漢曰東朝陽,後改。晉屬樂安,後屬。有朝陽城。[05756]
太原郡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一萬三千五百六十
口五萬八百二十三
太原司馬德宗置,魏因之。治升城。有靡溝、垣城。祝阿二漢屬平原,晉屬濟南,後屬。有唐城、陽城。山荏二漢、晉屬泰山,後屬。有咸山、祗山、格馬山。盧前漢屬太山,後漢、晉屬濟北,後屬。有盧城、平陰城、孝子堂。
鄭州天平初置潁州,治長城。武定七年改治潁陰城。
領郡三 縣九
戶六萬二千一百七十三[05757]
口二十七萬四千二百四十二
許昌郡天平元年分潁川置。
領縣四
戶二萬五千三百二十七
口一十萬四千四百六十三
許昌二漢、晉屬潁川,卽許都也。治許昌城。有西梁城。扶溝前漢屬淮陽,後漢、晉屬陳留,真君七年併長平屬焉,後屬。有白亭城、蔡河、扶溝城、康溝水、龍洲陂、刀陵岡。鄢陵二漢、晉屬潁川。有鄢陵城、馬領城、向城、張揚城、蔡澤陂、深陂、三門陂、唐且冢。新汲二漢、晉屬潁川。有新汲城、長合城、臨春城、平侯城、鴨子陂。
潁川郡秦置,漢高改曰韓國,尋復。[05758]
領縣三
戶二萬二千四十四
口一十萬五千九百九
長社二漢、晉屬。有長葛城、長平城、望馬臺、雞鳴城、鍾皓墓、白雁陵。臨潁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潁陰屬之,有殷湯城。潁陰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臨潁,元象二年復。有荀爽墓、東西二武城、博望城。
陽翟郡
領縣二
戶一萬四千八百二
口六萬三千八百七十[05759]
黃臺興和元年分陽翟置。有葛溝水、黃臺岡。陽翟二漢屬潁川,晉屬河南尹,興和元年屬。有陽翟城、康城、禹山祠、赤沙澗、九山祠、呂不韋墓。
濟州治濟北碻磝城。泰常八年置。
領郡五 縣十五
戶五萬三千二百一十四
口一十四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濟北郡漢和帝置。
領縣三
戶九千四百六十七[05760]
口二萬九千三百九十九
臨邑二漢屬東郡,晉屬。有昌鄉城、臨邑城、吳城。東阿二漢屬東郡,晉屬。有東阿城、衞城、濟城。盧前漢屬泰山,後漢、晉屬。有柳舒城、鼓城、盧子城。
平原郡漢高帝置。皇始中屬冀州,太和十一年分屬,武泰初立南冀州,永安中罷州。
領縣四
戶二萬二千二百五十
口五萬九千四百三十七
聊城二漢屬東郡,晉屬。魏置太平鎮,後罷併郡。有王城,郡、縣治。有畔城。博平二漢屬東郡,晉屬。有博平城、桑葉城、濕水。茌平前漢屬東郡,後漢屬濟北,晉屬。治鼓城。有茌平城、陽城。西聊孝昌中分聊城[05761]置。治聊城。
東平郡泰常中置,太和末罷,建義中復。治秦城。
領縣二
戶八千八百九十六
口二萬五千一百三
范二漢屬東郡,晉屬兗州東平,後屬。治秦城。壽張前漢曰壽良,屬東郡,光武改。後漢、晉屬兗州東平,後屬。有梁山、高陽城、豐城、雲城。
南清河郡晉泰寧中分平原置。治莒城。領縣三[05762]
戶一萬一百三十五
口一萬三千九百八十五
鄃二漢、晉屬清河,太和中屬平原。治鄃城。零二漢、晉屬清河,太和中屬平原,後屬。治零城。有莒城。高唐二漢、晉屬平原,後罷,景明三年復。
東濟北郡孝昌三年置。
領縣三
戶二千四百六十四
口六千六百七十八
肥城前漢屬泰山,後漢屬濟北,晉罷,後復屬。治肥城。穀城後漢屬東郡,晉屬濟北,後屬。蛇丘[05763]前漢屬泰山,後漢、晉屬濟北,後屬。
光州治掖城。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延興五年改爲鎮,景明元年復。領郡三 縣十四
戶四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口一十六萬九百五十
東萊郡漢高帝置。
領縣四
戶一萬九千一百九十五
口六萬二千四十四[05764]
掖州、郡治。二漢屬,晉罷,後復。有掖山祠、秀陽山、斧山。西曲城二漢、晉曰曲城,屬,後改。有倉石山。東曲城皇興中分曲城置。有昌丘、日山。盧鄉二漢、晉屬。有高君山、方山。
長廣郡晉武帝置。治膠東城。
領縣六
戶一萬五千八百三十三
口五萬一千五百六十七
昌陽二漢屬東萊,後罷,晉惠帝復,後屬。有挺城、望石山、凡馬祠、五龍廟、浮遊水。長廣前漢屬琅邪,後屬東萊,晉屬。有馬山祠、卽墨城、康王山祠、金泉山、昌城、沽水。不其前漢屬琅邪,後漢屬東萊,晉屬。有牢山、魚脊山。挺前漢屬膠東,後漢屬北海,晉屬。有樂毅城。卽墨郡治。前漢屬膠東國,後漢屬北海,晉屬。有三戶山、膠水、甯戚冢。[05765]當利二漢、晉屬東萊,後屬。有當利城。
東牟郡孝昌四年分東郡、陳留置,治雍丘。領縣四
戶一萬七百四十八
口四萬七千三百三十八
牟平二漢屬東萊,晉罷,後復。有之罘山、成山、牟城、東牟城、劉寵墓、風山。黃二漢、晉屬東萊。有黃城、萊山祠、龍溪。惤二漢、晉屬東萊。有弦城、羅山。觀陽前漢屬膠東,後漢屬北海,後罷。興和中復屬。有淳于城、觀陽城、昌城、馬賓山、牛耳山。
梁州天平初置。治大梁城。[05766]
領郡三 縣七
戶四萬三千八百一十九
口一十八萬一千九百三
陽夏郡孝昌四年分東郡、陳留置。治雍丘城。
領縣五
戶一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口六萬三千五百五十九
陽夏前漢屬淮陽,後漢屬陳國,晉初併梁,惠帝復。真君七年併扶溝,太和十二年復。治陽夏城。有大小扶溝。雍丘二漢、晉屬陳留。郡治。有抱城、廣陵城、高陽城、少姜城、華城、白楊陂。濟陽二漢、晉屬陳留,延和[05767]二年置徐州,皇興初罷。有濟陽城、外黃城、東緡城、崔城。圉城二漢、晉曰圉。前漢屬淮陽,後漢、晉屬陳留,後罷。景明元年復,後改。有沙城。襄邑二漢、晉屬陳留,後罷,景明元年復。有直陽城、牖鄉、牖倉。
開封郡天平元年分陳留置。治開封城。
領縣二
戶八千二百七
口三萬六千六百二
開封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真君八年併苑陵,景明元年復,孝昌中屬陳留。有開封城、陳留城、孔侯城。尉氏二漢、晉屬陳留。興安初併苑陵,太安三年復。治尉氏城。有陵有亭。陳留郡漢武帝置,太和十八年罷,孝昌中復。[05768]
領縣三
戶一萬九千六百一十二
口八萬二千七百四十二
浚儀州、郡治。二漢、晉屬,後罷,孝昌二年復。有信陵君冢、張耳冢、董仲舒冢、樊於期冢、邊讓冢、倉垣城。柒水在大梁城東分爲蔡渠。聖女淵、雉臺。封丘二漢、晉屬。真君九年併酸棗,景明二年復。治封丘城。有封丘臺、白溝。小黃二漢、晉屬。真君八年併外黃,太和中復。有昭靈后冢、陳冢、蔡邕冢、小黃城。
豫州劉義隆置司州,治懸瓠城。皇興中改。
領郡九 縣三十九
戶四萬一千一百七十二[05769]
口九萬六千九百一十六
汝南郡漢高帝置。
領縣八
戶一萬五千八百八十九
口三萬七千六十一
上蔡州、郡治。二漢、晉屬。有武陵城。臨汝劉裕置,魏因之。有固城。平輿二漢、晉屬。有平輿城。安城二漢、晉屬。西平二漢、晉屬。瞿陽二漢、晉爲瀘陽,屬,後改。有瞿陽城。陽安二漢、晉屬。保城劉駿置,魏因之。
潁川郡太和六年置。[05770]
領縣三
戶八千三百九十六
口二萬六百四十
邵陵二漢屬汝南,晉屬。有邵陵城、鄧城。臨潁二漢、晉屬。有葛丘、王陵城。曲陽前漢屬東海,後漢屬下邳,晉罷,後復屬。有華岳祠、郾城。
汝陽郡
領縣三
戶七千二百五十四
口一萬五千二百四十五[05771]
汝陽郡治。二漢、晉屬汝南,後屬。有章華臺。武津有武津城。征羌後漢屬汝南,後屬。
義陽郡永安三年置郢州,天平四年罷州置。
領縣五
戶一千七百九十
口四千五百九十五
義陽 清丘有鍾離城。平陽有馬鄉城。真陽有宜春城。安陽後漢屬汝南,晉罷,後復屬。有真陽城。
新蔡郡晉置,孝昌中陷,後復。治石母臺。
領縣三[05772]
戶一千九百一十七
口四千七百七十八
新蔡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陰。孝昌中陷,後復屬。鮦陽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陰,司馬衍併新蔡,後復屬,魏因之。永安中陷,武定中復。有蔡城。固始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陰。前漢寖,後漢光武更名,後屬。
初安郡延興二年置,孝昌中陷,後復。
領縣四
戶二千二十六
口五千九百二十二
新懷有樂山。安昌前漢屬汝南,後屬。懷德有清水山、銅山、浮石山。昭越有木連山。[05773]
襄城郡晉武帝置,治襄城。
領縣三
戶一千四百四十六
口四千六十三
義綏 遂寧 武陽
城陽郡太和三年置,後罷,武定初復。
領縣五
戶五百四十六
口一千三百八十八[05774]
安定 淮陰 真陽 建興 建寧
廣陵郡興和中分東豫州置。
領縣五
戶一千九百六
口三千二百二十四
宋安興和中置。光城興和中置。安蠻興和中置。新蔡興和中置。汝南興和中置。
北豫州
北豫州後漢治譙,魏治汝南安城,晉治項。司馬德宗置司州。泰常中復,治虎牢,太和十九年罷,置東中府,天平初罷,改復。
領郡三 縣十二[05775]
戶四萬七百二十八
口一十八萬二千五百五十一
廣武郡天平初分滎陽置。治中左城。領縣五
戶一萬五千五百九十六
口七萬四千五百一十九
曲梁孝昌中分密置。有武陵城、曲梁城。原武二漢屬河南,晉罷。孝昌中復,後屬。有五馬淵、白馬淵、原武城。陽武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天平初屬。有陽武城、黃雀溝。中牟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真君八年併陽武,景明元年復,天平初屬。有中湯城、管城、堯祠。苑陵二漢屬河南,晉屬汝陽,天平初屬。有新鄭[05776]城、鄭莊公廟、子產祠、苑陵城。
滎陽郡
領縣五
戶二萬一千四百七十二
口九萬二千三百一十
滎陽二漢屬河南,晉屬。有滎陽山、滎陽城、敖倉、廣武城、石門城、管叔冢、周苛、紀信冢、滎澤。成臯二漢、晉屬河南,後屬。京二漢屬河南,晉屬。有萬尹山祠、高陽城、管城、索水、京水、樊噲冢。密二漢屬河南,晉屬。治容城。有承雲山、青烟谷、開陽山、大龜山、子產墓、卓茂冢、祠。卷二漢屬河南,晉屬。真君八年省,太和十一年復。有卷城。
成臯郡天平元年分滎陽置。[05777]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六十
口一萬五千七百四十
西成臯天平元年分滎陽之成臯置,州、郡治。有厄井、漢高祖壇、汜水、成臯城。鞏二漢、晉屬河南,天平初屬。有長羅川、鞏城、九山祠。
徐州後漢治東海郡,魏、晉治彭城。
領郡七 縣二十四
戶三萬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一十萬八千七百八十七[05778]
彭城郡漢高帝置楚國,宣帝改,後復爲楚國,後漢章帝更名彭城國,晉改。
領縣六
戶六千三百三十九
口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一
彭城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有寒山、孤山、龜山、黃山、九里山、桓魋冢、亞父冢、楚元王冢、龔勝冢。呂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有呂梁城、茱萸山、偪陽城、明星陂、龍泉塘、石頭山、項羽山。薛二漢、晉屬魯國,後屬。有奚公山、奚仲廟、薛城、孟嘗君冢。龍城有楚王墓、龍漢赤唐陂、龍城。留二漢、晉屬。有微山、留城、微子冢、張良冢、祠、廣戚城、薛城、戚夫人廟、黃山祠。睢陵前漢屬臨淮,後漢、晉屬下邳。晉亂,屬濟陰。武定五年屬。有睢陵城、九子山、荊山。
南陽平郡治沛南界,後寄治彭城。[05779]
領縣三
戶三千七十一
口六千三百五十八
襄邑 陽平 濮陽
蕃郡孝昌三年置,元象二年併彭城,武定五年復。
領縣三
戶四千三百九十二
口一萬八千八百四十二
蕃二漢、晉屬魯國,後屬。合蕃城。永興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五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永[05780]福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九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
沛郡故秦泗水郡,漢高帝更名,後漢爲國,後改。
領縣三
戶四千四百一十九
口一萬二千二百七十八
蕭二漢、晉屬。有蕭城、漢高祖廟、谷水、華山。沛二漢、晉屬。有漢高祖廟、沛城、呂母冢。相二漢、晉屬。有厥城、相城、相山廟、羅山。
蘭陵郡晉置,後罷。武定五年復,治永城。領縣四[05781]
戶十千四百二十四口一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昌慮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挑山、孤山。承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抱犢山、承城、坊山。合鄉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三孤山。蘭陵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蘭陵山、石孤山、荀卿冢。
北濟陰郡劉駿置,魏因之。治單父城。
領縣三
戶八千五百四十六
口二萬一千九百八十八
豐二漢、晉屬沛,後屬。有豐城、漢高祖舊宅、廟碑。離狐晉亂置。郡治。有單襄公祠、宓子賤祠、漢高祖祠、平洛城。[05782]城武前漢屬山陽,後漢、晉屬濟陰,後屬。治郜城。
碭郡孝昌二年置,治下邑城。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二十一
口八千七百五十四
安陽孝昌二年置,治麻城。碭二漢屬梁國,晉罷,後復屬。治魯城。
西兗州孝昌三年置,治定陶城,後徙左城。
領郡二 縣七
戶三萬七千四百七[05783]
口一十萬三千八百九十四
沛郡興和二年置,治孝昌城。
領縣三
戶七千五百七十一
口二萬三百一十四
考 己氏前漢屬梁國,後漢、晉屬濟陰,後屬。有新中城、安陽城。新安興和中置。
濟陰郡
領縣四
戶二萬九千八百三十六[05784]
口八萬三千五百八十
定陶二漢、晉屬。有定陶城。離孤前漢屬東郡,後漢、晉屬。有離狐城、桃城。冤句二漢、晉屬。治冤句城。有南陽城。乘氏二漢、晉屬。有大鄉城、梁丘城、廩城。
南兗州正光中置。治譙城。
領郡七 縣二十一
戶三萬七千一百三十
口一十萬五千五百三十九陳留郡
領縣五[05785]
戶六千二百三十
口一萬六千七百四十九
小黃劉裕置,魏因之。有曹騰墓、曹嵩墓、鄧艾祠。浚儀有城父城。谷陽有苦城、陽都陂、老子廟、欒城。東燕有蔡水、馮唐冢。武平正始中置。有武平城、賴鄉城。天平二年置鎮,武定七年罷。
梁郡故秦碭郡,漢高帝爲梁國,後改。治梁國城。
領縣二
戶一萬三百五十九
口二萬五千九百九十五
襄邑二漢、晉屬陳留,後屬。治胡城。睢陽二漢、晉屬。郡治。[05786]
下蔡郡太和十九年置,孝昌中陷,興和中復。
領縣四
戶三千三百六十二
口七千九百七十三
樓煩孝昌中陷,興和中復。下蔡前漢屬沛,後屬。孝昌中陷,興和中復。臨淮永平二年置。孝昌中陷,興和中復。龍亢二漢屬沛,晉屬譙國,後罷。永安三年復屬,孝昌中陷,興和中復。譙郡二漢縣,屬沛,晉以爲郡。太昌中陷,武定中復。
領縣三
戶五千一百三十二[05787]
口一萬二千九百九十一
蒙二漢、晉屬梁國,後屬。蘄二漢屬沛,晉屬。寧陵前漢屬陳留,後漢、晉屬梁國,後屬。孝昌中陷,後復。
北梁郡
領縣二
戶八千二百三十一
口四萬一千七百三十八
城安孝昌中置,郡治。有蛟龍城。孝陽孝昌中置。治亳城。
沛郡延昌中置,正光中陷,後復。治黃楊城。
領縣二[05788]
戶一千八百四十八
口四千五百六十五
蕭延昌中置。治虞城。相延昌中置。
馬頭郡司馬德宗置,魏因之。正光中陷,天平中復。治建平城。
領縣三
戶一千九百六十八
口五千五百二十八
蘄正光中陷,天平中復。已吾後漢屬陳留。正光中陷,興和中徙治平石城。下邑前漢、晉屬,晉屬梁國。孝昌元年置臨渙郡,縣屬。興和中罷郡,屬。[05789]
廣州永安中置。治魯陽。武定中陷,徙治襄城。
領郡七 縣十五
戶二萬八千六百九十六
口九萬六千七百八十南陽郡
領縣二
戶七千四百八十九
口二萬六千七百二十八
南陽有大劉山祠。埉城有埉城。[05790]
順陽郡太和中置縣,後改。
領縣二
戶二千四十五
口七千二百五十二
龍陽太和十七年置。龍山太和十七年置。有龍山。
定陵郡永安中置。
領縣三
戶三千六百九十
口八千七百五十六[05791]
北舞陽皇興元年置。有木陂。雲陽太和十一年置。西舞陽天安元年置,正光中陷,興和二年復。
魯陽郡太和十一年置鎮,十八年改爲荊州,二十二年罷,置。
領縣二
戶二百四十五
口七百七十五
山北太和十一年置。有應山、應城。河山太和二十一年置。
汝南郡永安元年置。治符壘城。
領縣二
戶七百八十三[05792]
口二千三百四十四
汝南太和十八年置。符壘太和中置。有沙水。
漢廣郡永安中置。
領縣二
戶六千二百
口八千一十七
昆陽二漢屬潁川,晉屬襄城,後屬。有漢廣城、昆陽城、新安。高陽太和元年置。有滍水、南襄城、東西二蒲城、高陽山、皮城、首山祠。
襄城郡晉置。[05793]
領縣二
戶八千二百四十四
口四萬二千八百七十八
繁昌晉屬。有繁昌城、潁鄉城、安陽城、陽城陂。襄城二漢屬潁川,晉屬。有潁陽城、繁丘城。
膠州永安二年置。治東武陵。領郡三 縣十四
戶二萬六千五百六十二
口六萬三百八十二
東武郡永安二年置。[05794]
領縣三
戶八千六百一十七
口一萬八千七百五十七
姑幕二漢屬琅邪,晉屬城陽,後罷。永安中復屬。有荊苔山、公冶長墓。扶其永安中置。有常山祠、扶其水、沙城、雲母山、盧水。梁鄉永安中置。有梁鄉城。五弩山,膠水出焉。紀丘山、琅邪臺、秦始皇碑。興和中立臨海郡,尋罷,屬焉。
高密郡漢文帝爲膠西國,宣帝更爲高密國,後漢併北海,晉惠帝復,劉駿併北海。延昌中復。
領縣五
戶七千五百五[05795]
口一萬六千一百五十三
高密前漢屬,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高密城、維水、鄭玄墓。夷安前漢屬,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夷安城、夷安澤。黔陬前漢屬琅邪,後漢屬東萊,晉屬城陽,後屬。有黔陬城、野艾山祠。平昌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魏初屬平昌郡,延昌中屬。治平昌城。有龍臺山,上有井,云與荊水通。東武二漢屬琅邪,晉屬城陽,後屬。有平昌城。
平昌郡魏文帝置,後廢,晉惠帝復。
領縣六
戶一萬四百四十
口二萬五千四百七十二[05796]
昌安前漢屬高密,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巨丘亭、昌安城。淳于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淳于城、鐵山。營陵二漢屬北海,晉屬琅邪,後屬。有營陵城、高密城。安丘二漢屬北海,晉屬琅邪。有石□墓、邴原墓。朱虛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北海,晉屬琅邪,後屬。有九山,丹水所出。琅邪二漢屬琅邪,晉罷,後復屬。有管寧墓。
洛州太宗置,太和十七年改爲司州,天平初復。
領郡六 縣十二
戶一萬五千六百七十九
口六萬六千五百二十一
洛陽郡天平初置。[05797]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五十九
口一萬五千七十二
洛陽二漢、晉屬河南。天平初置。緱氏二漢、晉屬河南。太和十七年併洛陽,天平初復屬。有緱氏城。
河陰郡元象二年置。
領縣一
戶二千七百六十七
口一萬四千七百一十五
河陰晉置,太宗併洛陽,正始二年復屬河南。[05798]
新安郡天平初置。
領縣三
戶四百九十
口一千九百一十一
新安二漢屬恒農,晉屬河南。太和十二年改爲郡,十九年復,後屬。東垣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河南二漢、晉屬河南,後屬。
中川郡天平初置。
領縣二
戶二千七十八[05799]
口八千二百二十五
堙陽太和十三年分潁陽置。潁陽天安二年置。
河南郡秦置三川守,漢改爲河南郡。後漢、晉爲尹,後罷。司馬德宗置,後罷。太宗復,太和中遷都,爲尹,天平初改。
領縣一
戶三千六百四十二
口一萬四千七百一十五
宜遷天平二年置。
陽城郡孝昌二年置。
領縣三[05800]
戶三千四十三
口一萬一千八百八十三
陽城二漢屬潁川,晉屬河南,後罷。正光中復屬。有少室山、嵩高山、許由墓、啟母廟。潁陽二漢屬潁川,後屬。康城孝昌中分陽城置。有陽城關、箕山、許由隱窟、刑山、鄭子產廟。
南青州治國城。顯祖置,爲東徐州,太和二十二年改。
領郡三 縣九
戶一萬五千二十四
口四萬五千三百二十二
東安郡二漢縣,晉惠帝置。[05801]
領縣三
戶四千六百四十
口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一
蓋二漢屬泰山,晉屬琅邪,後屬。有東安城、靈山廟。新泰有蒙山。發干有危山廟。東莞郡晉武帝置。
領縣三
戶九千六百二十
口二萬六千五百六
莒前漢、晉屬城陽,後漢屬琅邪,後屬。有莒城。東莞二漢、晉屬琅邪,後屬。諸二漢屬琅邪,晉屬城陽,後屬。[05802]
義塘郡武定七年置,治黃郭城。
領縣三
戶七百六十四
口二千二百六十五
義塘武定七年置。歸義武定七年置。有盧山、鹽倉。懷仁武定七年置。有吳山、魏山、莒城。
北徐州永安二年置。
領郡二 縣五
戶一萬四千七百八十一
口四萬一百二十五[05803]
東泰山郡皇興三年分泰山置,屬兗州,永安中屬。
領縣三
戶五千七
口一萬六千三百八十一
南城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泰山。有東安城、武城、□石山。新泰魏置,晉屬泰山,後屬。有㠂山。武陽二漢、晉爲南武陽,屬泰山,後改。有顓臾城、蒙山。
琅邪郡秦置,後漢建武中省城陽國,以其縣屬。
領縣二
戶九千七百七十四[05804]
口二萬三千七百四十四
卽丘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有繒城、臨沂城、卽丘城、魯國山廟、王休徵冢。費前漢屬東海,後漢屬泰山,晉屬。有費城。
北揚州天平二年置。治項城。
領郡五 縣十九
戶九千八百四十五
口三萬二千一百三十九
陳郡漢高帝置,爲淮陽國,後漢章帝更名陳國,晉初併梁國,後復,改。
領縣四[05805]
戶三千二十四
口七千六百六十九
項二漢屬汝南,晉屬梁國,後屬。有方城。長平前漢屬汝南,後漢屬陳國,晉屬潁川。有長平城、習陽城。晉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復。西華二漢屬汝南,晉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復,屬潁川,後屬。治西華城。襄邑治思都城。南頓郡晉惠帝置。
領縣四
戶二千五百二十
口七千二百六十五[05806]
南頓二漢、晉屬汝南,後屬。有潁陰城、南頓城、漢光武廟。和城有高陽丘。平鄉有平鄉城。新蔡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陰,後屬。
汝陰郡晉武帝置,太和十八年爲東郢州,後罷。治社亭城。
領縣三
戶一千七百九十四
口八千四百九十八
汝陰二漢屬汝南,晉屬。宋前漢曰新郪,屬汝南,後漢改,晉屬,後罷,太和元年復屬。許昌
丹楊郡
領縣四[05807]
戶二千一百四十四
口七千九百三十一
秣陵有次水。邵陵 南陽 白水
陳留郡武定六年置,及縣。
領縣四
戶三百六十七
口七百七十五
小黃 宋 雍丘 新蔡
東楚州司馬德宗置宿豫郡。高祖初,立東徐州,後陷,世宗初,改爲鎮,後陷。武定七年復改。爲宿豫郡。[05808]領郡六 縣二十
戶六千五百三十一
口二萬七千一百三十二
宿豫郡
領縣四
戶一千六百五十五
口七千三百七
宿豫武定七年置。新昌武定七年置。臨泗武定七年改蕭衍平原、清河置。有東西二竹城。濠夷[05809]
高平郡治大徐城。
領縣四
戶九百二十
口三千九十六
高平武定七年改蕭衍東平、陽平、清河、歸義四郡置。朱沛武定七年改蕭衍朱沛、修儀、安豐三郡置。有朱沛水。徐君墓,卽延陵季子掛劍處。白水武定七年改蕭衍濟陰郡置。襄邑武定七年改蕭衍館陶、下邳、梁招、高平四縣置。
淮陽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05810]
戶一千六百一十七
口七千二百七十七
角城武定七年改蕭衍臨清、天水、浮陽三縣置。有昌武城。綏化武定七年改蕭衍綏化、呂梁二郡置。有單甫城。招義武定七年改蕭衍恩撫郡二縣置。淮陽武定七年改蕭衍西淮郡七縣置。
晉寧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一千二百二十二
口五千二十三
臨清武定七年置。魏興武定七年改蕭衍梁興、臨沂、興義三縣置。有鵠城。富城武定[05811]七年改蕭衍下邳、扶風、清河三郡置。招農武定七年改蕭衍蘭陵郡十二縣置。有晉寧城。
安遠郡武定七年改蕭衍安遠戍置。治安遠城。
領縣二
戶五百八十
口二千三百八十二
鉅鹿郡治。武定七年改蕭衍鉅鹿郡六縣置。淮浦武定七年改蕭衍太山郡四縣置。有寧浦。
臨沭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戶五百三十五[05812]
口二千一百七
臨沭 招遠有馬微城。
東徐州孝昌元年置,永熙二年州郡陷,武定八年復。治下邳城。
領郡四 縣十六
戶六千二百八十一
口三萬六百六十五
下邳郡
領縣六
戶一千一百四十八[05813]
口三千七百三十九
下邳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有沂水、巨川神祠。良城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有栢山。僮前漢屬臨淮,後漢、晉屬。坊亭武定八年改晉寧置。柵淵武定八年分宿豫置。歸正武定七年置。有陳珪墓。
武原郡武定八年分下邳置。
領縣三
戶二千八百一十七
口二萬五十五
武原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彭城,後屬。有武原水、武原城、徐偃王墓。開遠武定八年分良城置。有睹[05814]闌山祠。艾山武定八年分僮置。
郯郡秦置,漢高改爲東海,後漢爲國,晉復,武定八年改。治郯城。
領縣四
戶一千二百一十九
口三千三百八
郯二漢、晉屬。有建陵山。臨沂前漢屬,後漢、晉屬琅邪,武定八年復。建陵前漢屬。有建陵山。郡治。有海王神、白馬澤、馬嶺山。歸昌武定八年置。
臨清郡孝昌三年置盱眙郡,武定八年改。
領縣三[05815]
戶一千五百一十七
口三千五百六十三
下相前漢、晉屬臨淮,後漢屬下邳,後屬。睢陵武定七年置。有睢水。歸義武定七年置。
海州劉子業置青州,武定七年改。治龍沮城。
領郡六 縣十九
戶四千八百七十八
口二萬二千二百一十
東彭城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05816]
戶八百
口三千四百六十九
龍沮蕭衍置,魏因之。有卽丘城、房山。安樂蕭衍置彭城縣,武定七年改。有伊萊山神、聖母祠。勃海蕭衍置清河縣,武定七年改。有東海明王神。
東海郡蕭衍改置北海郡,武定七年復。
領縣四
戶一千二百四十二
口五千九百四
贛榆前漢屬琅邪,後漢、晉屬。安流蕭衍置都昌縣,武定七年改。廣饒蕭賾置,魏因之。[05817]下密蕭衍置,魏因之。有堯廟。
海西郡蕭鸞置東海郡,武定七年改置。
領縣三
戶八百六十
口三千九百五十
襄賁二漢、晉屬。海西武定七年分襄賁置。臨海蕭衍置,魏因之。
沭陽郡蕭衍置僮陽郡,武定七年改。
領縣四
戶一千三百九十七[05818]
口七千五百八十三
下城武定七年置。有浮瀆神。臨渣武定七年置。懷文武定七年置。服武武定七年置。有武都山。
琅邪郡
領縣三
戶三百五十六
口一千三百七十一
海安蕭衍置,魏因之。有墜屋山、蘆石山。朐二漢屬東海,晉曰臨朐,屬。蕭衍改爲招遠,武定七年復。有朐城,朐山郡治。山寧蕭衍北譙郡,武定七年改置。
武陵郡[05819]
領縣二
戶二百二十三
口七百三十三
上鮮蕭衍齊郡,武定七年改置。洛要蕭衍高密縣,武定七年改。有武陵城。
東豫州太和十九年晉治廣陵城。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
領郡六 縣十六
戶三千九十九
口一萬一千二十一
汝南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05820]
領縣五
戶一千六百二十九
口六千四百八十二
南新息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北新息 安陽 汝陽 長平
東新蔡郡
領縣四
戶二百四十七
口六百七十七
固始太和二年置,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鮦陽太和二十三年置,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苞[05821]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汝陽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
新蔡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
領縣二
戶四百六十五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苞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長陵
弋陽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
領縣一
戶一百三十七[05822]
口五百三十三
弋陽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有弋陽城、黃水。
長陵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三百八十七
口一千三百六十三
長陵蕭衍置,魏因之。苞信蕭衍置,魏因之。安寧蕭衍置,魏因之。有期思城、孫叔敖廟。
陽安郡
領縣一[05823]
戶二十二
口一百三十一
永陽
義州蕭衍置,武定七年內屬。
戶二百一十五
口三百二十二
潁州孝昌四年置,武泰元年陷,武定七年復。
領郡二十 縣四十
戶三千六百一[05824]
口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三
汝陰、弋陽二郡蕭衍置雙頭郡縣,魏因之。
領縣七
戶一千六百六十五
口六千七十八
汝陰 陳留蕭衍置,魏因之。有高塘陂、蟹谷陂。樓煩建義中陷,武定七年復。宋蕭衍置,魏因之。有荊亭城。弋陽 新息太和十九年置弋陽,後陷,武定七年復。蕭衍置新息,合弋陽,魏因之。期思蕭衍置,魏因之。
北陳留、潁川二郡蕭衍爲陳州,武定七年改置。[05825]
領縣五
戶三百五十一
口一千二百七十二
許昌蕭衍置,魏因之。圉城 雍丘有蓬丘、校水。陳留 小黃治安陽城。
財丘、梁興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二百八十三
口一千六十九
梁興蕭衍置,魏因之。有艾亭丘。財丘 梁城蕭衍置,魏因之。汝陽蕭衍置,魏因之。[05826]
西恒農、陳南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二百三十一
口八百六十四
恒農 胡城蕭衍置,魏因之。有燋丘雉鮦二陂、神廟。南頓蕭衍置,魏因之。有閏水、東陵城。
東郡、汝南二郡治牛心丘。
領縣二
戶一百四十七
口六百二十一[05827]
白馬 濟陽蕭衍置,魏因之。有石歷陂。
清河、南陽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一百三十二
口五百五十五
清河蕭衍置,魏因之。南陽 汝南蕭衍置,魏因之。
東恒農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一百一十九[05828]
口四百四十
滎陽 陽武蕭衍置,魏因之。淮陽武定七年置。有平陸。
新蔡、南陳留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一
戶三百五十七
口一千二百四十二
鮦陽蕭衍置,魏因之。
滎陽、北通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05829]
戶一百七十七
口四百七十二
北通 臨淮蕭衍置,魏因之。臨沂 汝陰蕭衍置,魏因之。
汝南、太原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八十七
口四百六
平豫 安城蕭衍置,魏因之。太原 新息蕭衍置,魏因之。
新興郡蕭衍置,魏因之。[05830]
領縣四
戶一百一十二
口三百二十四
安城郡治。蕭衍置,魏因之。都立蕭衍置,魏因之。新興蕭衍置,魏因之。義興蕭衍置,魏因之。
譙州景明中置渦陽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置州。治渦陽城。
領郡七 縣十七
戶二千六百一十七
口七千八百二十一
南譙郡司馬昌明置,魏因之。[05831]
領縣四
戶四百七十六
口一千七百三十四
渦陽武定六年置。有北平城、曹操祠。茅岡武定六年置。有石山祠。栢橋武定六年置。蜀坡武定六年置。
汴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戶二百五十三
口八百二十九[05832]
蕭有平阿山。潁川
龍亢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戶三百三十三
口一千六十六
葛山武定六年置。龍亢武定六年置。
蘄城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戶三百二十四[05833]
口七百六
廣平武定六年置。有艾平城、黃丘。蘄城武定六年置。有蘄城。
下蔡郡蕭衍潁川郡,武定六年改置。
領縣二
戶三百四十
口八百七十八
黃城蕭衍黃城戍,武定六年改置。肥陽蕭衍寧陵縣,武定六年改。有大浮城、石子澗。
臨渙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05834]
戶七百九
口二千六十二
白撣治白撣城。丹城治費城。渙北有石城。
蒙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戶一百八十一
口五百四十六
勇山有丹城、勇山祠。蒙郡治。
北荊州武定二年置。[05835]
領郡三 縣八
戶九百三十三
口四千五十六
伊陽郡武定二年置。治伏流城。後陷,寄治州城。
領縣一
戶四十八
口二百八十三
南陸渾
新城郡天平中置。治孔城。後陷,徙治州城。[05836]
領縣二
戶三百三十一
口一千四百八十四
新城二漢、晉屬河南。北陸武定五年陷。
汝北郡孝昌三年置。治陽仁城。天平二年罷,武定元年復。移治梁崔塢。五年陷,□年復。治楊志塢。
領縣五
戶五百五十四
口二千二百八十九
石臺有平州城。南汝原有汝水、石澗水。治城 東汝南有石樓山、黃陂、隔陂。[05837]梁有廣城澤。
陽州天平初置,尋陷,武定初復。
領郡二 縣七
宜陽郡孝昌初置,屬□州,天平初屬。
領縣三
宜陽 西新安孝昌三年置。東亭
金門郡天平初置。
領縣四
金門 南澠池 南陝 盧氏[05838]
南司州劉彧置司州,正始元年改爲郢州,孝昌三年陷,蕭衍又改爲司州,武定七年復,改置。
領郡三 縣七
齊安郡正始元年置。
領縣三
保城劉駿置,魏因之。有羅山廟。𨞚有石城山,有霸山廟。齊安正始元年置。
義陽郡魏文帝置,後罷,晉武帝復。
領縣二
平陽有師水。義陽晉屬。
宋安郡劉彧置,魏因之。[05839]
領縣二
樂寧有成陽關、雞頭山。東隨有黃峴關、長平山廟。
楚州蕭衍置北徐州,武定七年改。治鍾離城。
領郡十二 縣二十九
彭、沛二郡
領縣三
南陽有曲陽城。中陽 洛陽
馬頭郡
領縣二[05840]
蘄 平預
沛郡
領縣三
蕭 相 已吾有當塗山、荊山。
安定郡
領縣四
濮陽 臨涇 新豐 南陽
廣梁郡
領縣一[05841]
相邑
魯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鄒 碭 魯
北譙郡治陰陵城。
領縣二
南蔡 北譙有苟甫城、龍淵。
濟陽郡
領縣四[05842]
樂平 睢陽 頓丘 齊丘
北陽平郡
領縣二
陽平 濮陽
鍾離、陳留二郡
領縣五
燕有孤山、白石山。朝歌有九山城、黃溪水。零 浚儀 灌丘有郡陽城。合州蕭衍置,魏因之。治合肥城。
領郡八 縣十七[05843]
汝陰郡州治。
領縣二
汝陰 天水
南頓郡
領縣二
南頓 和城
南梁郡
領縣二
慎 南高[05844]
北梁郡
領縣二
北蒙 北陳
南譙郡
領縣二
蘄 邵陵
廬江郡
領縣三
潛有野父山。北始新 南始新[05845]
西汝南郡
領縣二
安城有金牛山。新野
北陳郡
領縣二
西華有野王城、舒水。陽夏
霍州
霍州蕭衍置,魏因之。
領郡十七 縣三十六
安豐郡治洛步城。[05846]
領縣一
安豐郡治。
平原郡
領縣一
清化
北潁川郡
領縣三
潁川 邵陵 天水
梁興郡[05847]
領縣一
陽夏郡治。
陳郡
領縣三
開 陽夏 鮦陽
北陳郡治冢山城。
領縣一
陽夏
扶風郡治烏溪城。[05848]北沛郡
領縣五
沛 曲陽 相 順 新蔡郡治。
南陳郡州治。
領縣二
南陳治玄康城。 邊水
新蔡郡
領縣三
汝陽 新蔡 固始[05849]
岳安郡
領縣二
安成 義興
邊城郡治麻步山。
領縣一
史水
西邊城郡
領縣三
史水 宇樓 開化[05850]
西沛郡
領縣三
蕭 沛 平陽
淮南郡
領縣三
淮南 新興 清河
樂安郡
領縣三
新蔡 樂安 潁川[05851]
南潁川郡
領縣一
譙
睢州蕭衍置潼州,武定元年平,改置。治取慮城。
領郡五 縣十二
淮陽郡武定六年置。
領縣二
淮陽武定六年置。睢陵武定六年置。有馬牙城。
穀陽郡治穀陽城。太和中置鎮,世宗開置平陽郡。孝昌中陷,武定六年復,改。[05852]
領縣二
連城武定六年置,有豪城、濊水。高昌武定六年置。郡治。有項羽祠。
睢南郡蕭衍置沛郡,武定六年改。
領縣二
斛城武定中改蕭衍淮陽置。有五丈陂、扶離城。新豐武定六年置。
南濟陰郡治竹邑城。孝昌中陷,蕭衍爲睢州,武定五年復。
領縣二
頓丘 定陶有諸陽山。
臨潼郡治臨潼城。孝昌中陷,武定六年置。[05853]
領縣四
晉陵郡治。武定六年置。取慮州治。寧陵武定六年置。夏丘武定六年置。有夏丘城。
南定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蒙籠城。
領郡五 縣七
弋陽郡州治。
領縣二
汝南 期思
汝陰郡治汝陰城。
領縣一[05854]
汝陰
安定郡
領縣一
安定
新蔡郡治新蔡城。
領縣一
新蔡
北建寧郡
領縣二[05855]
建寧 陽武
西楚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楚城。
領郡三 縣七
汝陽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一
義陽蕭衍置,魏因之。
仵城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城陽蕭衍置,魏因之。淮陰蕭衍置,魏因之。[05856]
城陽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淮陰蕭衍置,魏因之。平春蕭衍置,魏因之。義興蕭衍置,魏因之。晈城蕭衍置,魏因之。
蔡州治豫州鮦陽縣新蔡城。
領郡二 縣四
新蔡郡治四望城。
領縣二
南趙 新蔡
汝南郡治白馬澗。[05857]
領縣二
新息 南頓
西淮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豫州界白苟堆。
領郡一 縣二
淮川郡州治。
領縣二
真陽 梁興
譙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新昌城。
領郡四 縣十五[05858]
高塘郡治高塘城。
領縣四
平阿 盤塘 石城 蘭陵
臨徐郡治葛城。
領縣三
懷德 烏江 酇
南梁郡
領縣四
慎 梁 蒙 譙[05859]
新昌郡州治。
領縣四
赤湖 荻港 薄陽 頓丘
揚州後漢治歷陽,魏治壽春,後治建業。晉亂,置豫州,劉裕、蕭道成並同之。景明中改,孝昌中陷,武定中復。
領郡十 縣二十一
梁郡州治。
領縣二
崇義有楚城、韓城。蒙有馬頭城。
淮南郡[05860]
領縣三
壽春故楚。有倉陵城。汝陰有楊泉城、少溝水。西宋
北譙郡永平元年置。
領縣二
安陽 北譙
陳留郡
領縣二
浚儀有竹城。雍丘有曹城。
北陳郡[05861]
領縣一
長平有沙陵城。
邊城郡
領縣二
期思郡治。有九彐山、豐城。新息新蔡郡
領縣二
新蔡郡治。有太蘇山。固始有大城陂。
安豐郡[05862]
領縣二
安豐有闕城。松茲有闕城、闕城。
下蔡郡
領縣二
下蔡 樓煩
潁川郡
領縣三
相 西華有澤水。許昌有峽石山。
淮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淮陰城。[05863]
領郡四 縣九
盱眙郡治盱眙城。
領縣三
盱眙郡治。陽城 直瀆
山陽郡治山陽城。
領縣二
山陽郡治。左鄉
淮陰郡
領縣三[05864]
富陵 懷恩州、郡治。魯
陽平郡治陽平城。
領縣一
太清郡治。
仁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赤坎城。
領郡一 縣二
臨淮郡
領縣二
已吾州、郡治。義城[05865]
光州蕭衍置,魏因之。治光城。
領郡五 縣十
北光城郡
領縣二
光城州治。樂安
弋陽郡
領縣二
北弋陽郡治。南弋陽
梁安郡[05866]
領縣二
濟陽郡治。陽城
南光城郡
領縣二
光城郡治。南樂安
宋安郡治大城。
領縣二
樂寧郡治。宋安
南朔州蕭衍置,魏因之。治齊冢城。[05867]
領郡六 縣六
梁郡
領縣一
新息
新蔡郡
領縣一
鮦陽
邊城郡治石頭城。
領縣一[05868]
邊城
義陽郡
領縣一
義陽
新城郡治新城。有關城。
領縣一
新城
黃川郡[05869]
領縣一
安定
南建州蕭衍置,魏因之。治高平城。
領郡七 縣十七
高平郡
領縣四
高平 譙 弋陽 義昌
新蔡郡
領縣二
新蔡 安定[05870]
陳留郡
領縣三
陳留郡治。京兆 潁川
魯郡
領縣二
魯 義興
南陳郡
領縣二
南陳 環城[05871]
光城郡
領縣三
光城 邊城 婆水
清河郡
領縣一
清河
南郢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赤石關。
領郡三 縣四
定城郡[05872]
領縣二
宇婁 邊城
邊城郡
領縣一
茹由
光城郡治赤石城。
領縣一
光城
沙州蕭衍置,魏因之。治白沙關城。[05873]
領郡二 縣二
建寧郡
領縣一
建寧
齊安郡
領縣一
梁豐
北江州蕭衍置,魏因之。治鹿城關。
領郡六 縣六[05874]
義陽郡
領縣一
義陽州、郡治。
齊昌郡
領縣一
齊昌
新昌郡
領縣一
興義[05875]
梁安郡治建昌城。
領縣一
梁興
光城郡
領縣一
光城
齊興郡
領縣一
西平[05876]
湘州蕭衍置,魏因之。治大治關城。領郡三 縣三
安蠻郡
領縣一
新化州、郡治。
梁寧郡
領縣一
灄陽
永安郡[05877]
領縣一
新城
汴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汴城。
領郡二 縣四
沛郡
領縣三
蕭 潁川 相
臨淮郡
領縣一[05878]
臨淮
財州武定八年置。治豫州鮦縣固始城。
前件自陽州已下二十三州並緣邊新附,地居險遠,故郡縣戶口有時而闕。
地形志二中第六 魏書一百六[05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