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一百六
地形志二上第五
本卷(回)字数:15054

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摹也。戰國分并,吞海內,割裂都邑,混一華夷。興,卽其郡縣,因而增廣。班固考地理,馬彪志郡國,世三分,又一統,地道所載,又其次也。自劉淵石勒傾覆神州,僭逆相仍,五方淆亂,隨所跨擅。□□□長,更相侵食,彼此不恒,犬牙未足論,繡錯莫能比。燕趙,遂荒九服,夷翦逋僞,一國一家,遺[05649]之度外,吳蜀而已。正光已前,時惟全盛,戶口之數,比夫太康,倍而已矣。孝昌之際,亂離尤甚。恒代而北,盡爲丘墟;崤潼已西,煙火斷絕;方全,死如亂麻。於是生民耗減,且將大半。永安末年,賊入,官司文簿,散棄者多,往時編戶,全無追訪。今錄武定之世以爲焉。州郡創改,隨而注之,不知則闕。內史及相仍代相沿。,寇難紛糾,攻伐旣廣,啟土逾衆,王公錫社,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爲郡。其淪陷諸[05650]州戶,據永熙綰籍,無者不錄焉。

司州鄴城魏武帝國於此。太祖天興四年置相州天平元年遷都改。

領郡十二  縣六十五

戶三十七萬一千六百七十五

口一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三十五

魏尹魏郡漢高祖置,二冀州司州天興中屬相州天平初改爲尹。

領縣十三

戶一十二萬二千六百一十三

口四十三萬八千二十四[05651]

屬,天平初併蕩陰安陽,屬之蕩陰太和中置關,今罷。有西門豹祠武城牖里城蕩城石竇堰。有南部、右部、西部。天平中,決漳水萬金渠,今世號天平渠臨漳天平初分內黃斥丘肥鄉置。有鼓山肥鄉城邯鄲城斥丘城列人城鸕鷀陂林臺澤。有左部、東部、北部尉。繁陽屬,頓丘真君六年併頓丘太和十九年復。天平二年屬,治繁陽城列人前漢廣平後漢屬,廣平天平初屬。昌樂太和二十一年分置,永安元年置郡。天平中罷郡,復。有昌城武安屬,廣平天平初屬。臨水廣平真君六年併太和二十一年復屬。屬。平邑天平二年分元城置。易陽趙國廣平天平初屬。有易陽城元城屬,陽平天平初屬。有沙鹿山斥章前漢廣平後漢鉅鹿廣平真君三年併列人太和二十年復。天平初屬。貴鄉天平二年分館陶置,治趙城。有東中郎將治。有空陵城關城[05652]

陽平郡魏文帝黃初二年分置,治館陶城

領縣八

戶四萬七千四百四十四

口一十六萬二千七十五

館陶魏郡屬。有館陶城清淵屬。有清淵城樂平東郡屬。前漢清縣後漢章帝更名。治樂平城發干東郡屬。有發干城臨清太和二十一年置。武城永安中置,天平元年罷,二年復。有武城武陽東郡,曰東武陽。後改屬。陽平東郡屬。永嘉後併樂平太和二十一年復屬。有陽平城崗城趙簡子陵武溝水白馬淵

廣平郡漢武帝平干國宣帝改爲廣平國後漢建武中省,屬鉅鹿魏文帝黃初二年復,改治曲梁城[05653]

領縣六

戶二萬三千七百五十

口一十萬三千四百三

平恩屬魏郡,屬,治平恩城。有康臺澤曲安景明中分平恩置,治曲安城邯鄲趙國屬,後屬真君六年屬。有紫山廣平前漢屬,後漢鉅鹿屬,後罷。太和二十年復,治廣平城曲梁前漢屬,後漢屬。廣年前漢屬,後漢鉅鹿屬,永嘉後廢。太和二十年復,治廣年城

汲郡晉武帝置,治城頭領縣六

戶二萬九千八百八十三[05654]

口一十萬二千九百九十七

北修武孝昌中分南修武置,治清陽城。有清陽泉馬泉丁公神育河陶河熨斗泉覆釜山五里泉七里熨馬鳴泉重泉郡戒安陽城南修武屬河內,屬。有黃家吳城宜陽城河內屬,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治汲城。有比干墓太公廟陳城興和二年,恒農人率戶歸國,仍置義州於城中。朝歌河內屬。有朝歌城崔方城大方山淇水白溝水天井溝苑城新城伏羲祠山陽河內,後屬。有沁陽城、南、北二武陽城孝景二年置郡,初治共城,後移治山陽城,尋罷。獲嘉河內屬,後省。太和二十三年復,治新洛城。有獲嘉城

廣宗郡太和十一年立,尋罷,孝昌中復。

領縣三[05655]

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二

口五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廣宗後漢鉅鹿安平中興中,立北廣宗,尋罷,後屬。有廣宗城建始城建德城武強真君三年併信都太和二十二年復。有武城後漢屬安平。真君二年併南宮,後復屬。

東郡置,治滑臺城改爲濮陽,後復。天興中置兗州太和十八年改。

領縣七

戶三萬五百二十一

口一十萬七千七百一十七

東燕屬,濮陽,後屬。有燕城堯祠伍子胥祠平昌孝昌二年分白馬置,治平昌城[05656]屬,濮陽,後屬。有朝溝白馬樊城凡豪城涼城涼城南中城西王母祠酸棗陳留,後屬。有酸棗城肺山白沙淵望氣臺五馬淵長垣陳留,後屬。真君八年併外黃景明三年復。有平丘城匡城蒲城子路祠長垣城衞靈公祠龍城長樂武泰初分涼城置,有北廣平郡永安中分廣平置。

領縣三

戶一萬六千六百九十一

口九萬一千一百四十八

南和前漢廣平後漢鉅鹿屬,後併太和二十年復。有左陽亭沙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豐城前漢廣平後漢鉅鹿屬。有廣平鄉城宛鄉城豐城張相祠襄國信都項羽更名。二[05657]趙國屬,後併太和二十年復。有襄國城

林慮郡永安元年置。

領縣四

戶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一

口五萬二千三百七十二

林慮河內汲郡前漢隆慮後漢殤帝名改焉。真君六年併太和二十一年復。有陵陽河,東流爲臨淇天平初分朝歌林慮共縣置。有王莽嶺源河,東流爲。有黎川祜栢嶺黎城淇城河內天平中屬。有星城凡城卓水陂栢門山桓門水,南流名太清水。有檐山白鹿山魏德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累山冷泉[05658]

頓丘郡晉武帝置。

領縣四

戶一萬七千二十二

口八萬七千六十三

頓丘太和中併汲郡,餘民在畿外者景明中置。有魚陽澤帝顓頊冢帝嚳冢衞國東郡屬。後漢光武改。有衞國城衞康叔冢子路冢蒯聵冢孔悝冢衞輒冢衞靈公冢武鄉城臨黃真君三年併衞國太和十九年復。有宮城黃城衞新臺昌鄉水陰安魏郡屬。真君三年併衞國太和十九年復。有陰安城審食其冢

濮陽郡置,天興中屬兗州太和十一年屬齊州孝昌末又屬西兗天平初屬。[05659]

領縣四

戶一萬八千六百六十四

口五萬五千五百一十二

廩丘前漢東郡後漢濟陰屬。有羊角哀左伯桃冢管公明冢濮陽東郡屬。城陽濟陰,後屬。有瓠子河雷澤鄄城濟陰屬。

黎陽郡孝昌中分汲郡置,治黎陽城

領縣三

戶一萬一千九百八十

口五萬四百五十七[05660]

黎陽魏郡,後罷,孝昌中復屬。有黎陽山東黎永安元年分黎陽置。頓丘東郡頓丘太和十八年屬,後屬。永安元年分入內黃天平中罷。

清河郡高帝置。

領縣四

戶二萬六千三十三

口一十二萬三千六百七十

清河屬。前漢後漢安帝改爲甘陵改。有河城貝丘屬。侯城太和十三年置有侯城武城東武城,屬,後改。有武城。有闇閤

定州太祖皇始二年置安州天興三年改。[05661]

領郡五 縣二十四

戶一十七萬七千五百一

口八十三萬四千二百七十四

中山郡高帝置,景帝三年改爲國,後改。

領縣七

戶五萬二千五百九十二

口二十五萬五千二百四十一

盧奴州、郡治。二屬。世祖神䴥中置新城宮。有焉卿城樂陽城上曲陽前漢常山後漢屬,常山真君七年併新市景明元年復屬。有平樂城。有恒山嘉山黑山堯山黃山魏昌屬,前漢苦陘後漢章帝[05662]漢昌魏文帝改。有魏昌城安城新市屬。有藺相如冢羲臺城新市城毋極屬,罷。太和十二年復,治毋極城。有新城廉臺安喜屬,前漢安險後漢章帝改。有天井澤安喜城趙堯祠屬。有左人城寡婦城唐水狼山祠

常山郡高帝置,曰恒山郡文帝,改爲常山後漢建武中省真定郡屬焉。孝章建初中爲淮陽永元二年復。領縣七

戶五萬六千八百九十

口二十四萬八千六百二十二

九門屬,有常山城九門城。有安樂壘燕趙神受陽壘明臺神真定前漢真定國後漢[05663]屬。故東垣高帝十一年改。有趙朔祠行唐南行唐,屬,後改。太和十四年置唐郡,二十一年罷郡立。熙平中移犢乾城,治唐城蒲吾屬。有嘉陽城靈壽屬。有所山西王母祠慈水井陘屬。有回星城石邑前漢屬,後漢罷,復屬。有石邑城

鉅鹿郡秦置,後漢建武中省廣平國屬焉。

領縣三

戶二萬七千一百七十二

口一十三萬二百三十九

曲陽趙國,曰下曲陽,後改。有臨平城真鄉城曲鄉城,有堯祠青丘槀城前漢真定後漢屬,罷,太和十二年復。有肥壘。󰂤屬。有鄡城安定城有西門趙君神有青丘牛丘黃丘馳丘靈丘[05664]

博陵郡漢桓帝置。

領縣四

戶二萬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一十三萬五千七十

饒陽前漢涿後漢安平屬。有魯口城博陵城三良神饒陽城安平前漢涿後漢安平屬。治安平城。有女貴人神深澤前漢涿後漢安平屬。二南深澤,後改。有女蝸神祠安國中山屬。真君七年併深澤景明二年復。有鹽石淵安國城

北平郡孝昌中分中山置,治北平城

領縣三[05665]

戶一萬三千三十四

口六萬五千一百二

蒲陰中山前漢曲逆章帝改名。有蒲陰城安國城安陽赤泉神北平中山。有北平城木門城望都中山。有高昌城朝陽城伊祁山有堯神孫山冀州後漢高邑袁紹曹操冀州,治信都邵續厭次慕容垂信都皇始二年平信都,仍置。

領郡四 縣二十一

戶一十二萬五千六百四十六

口四十六萬六千六百一[05666]

長樂郡高帝置,爲信都郡景帝二年爲廣川國明帝更名樂成安帝改曰安平改。

領縣八

戶三萬五千六百八十三

口一十四萬三千一百四十五

堂陽前漢鉅鹿後漢安平國,後屬,有荊丘棗強前漢清河後漢罷,復,屬廣川神瑞二年,併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後屬。煑棗城扶柳前漢屬,後漢安平國真君三年併堂陽景明元年復。索盧廣川神瑞二年併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復屬。有索盧城廣川前漢屬,後漢清河廣川,後屬。南宮前漢屬,後漢安平,後屬。信都屬。有武陽城安城辟陽城下博屬。[05667]

勃海郡高帝置,世祖初改爲滄水郡太和二十一年復。

領縣四

戶三萬七千九百七十二

口一十四萬四百八十二

南皮屬。有勃海城東光屬。前漢屬,號,後改。董仲舒祠安陵置,勃屬。武邑郡晉武帝置。

領縣五

戶二萬九千七百七十五[05668]

口一十四萬四千五百七十九

武遂前漢河間後漢安平,後屬。阜城前漢勃海後漢安平勃海,後屬。有弓高城灌津前漢信都後漢安平,後屬。有竇氏冢武邑前漢信都後漢安平,後屬。武強神光一年併武邑太和十八年復。有武強淵

安德郡太和中置,尋併勃海中興中復。

領縣四

戶二萬二千二百一十六

口六萬八千三百九十六

平原屬。真君三年併太和二十一年復,屬勃海,後屬。安德平原,後屬勃海,後屬。[05669]清河真君三年併武城太和二十一年復,後屬。平原,後屬勃海,後屬。治臨齊城

并州末治臺壁,後治皇始元年平,仍置。

領郡五 縣二十六

戶一十萬七千九百八十三

口四十八萬二千一百四十

太原郡

領縣十

戶四萬五千六

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七十八[05670]

晉陽屬,真君九年罷榆次屬焉。有介子推祠。西南有懸甕山,一名龍山晉水所出,東入。有晉王祠梗陽城同過水木瓜嶺,一出沾嶺,一出大廉山,一出原過祠下,五水合道,故曰「同過」,西南入出帝永昌中霸朝置大丞相府,武定初,齊獻武王上置晉陽宮屬。有祁城祁奚墓周黨冢太谷水趙襄子城榆次屬,真君九年併晉陽景明元年復。有鹿臺山祠長寧水,西北合同過中都屬。有榆次城壽陽城平譚城原過祠早山屬,後罷,太和十九年復。有中都。有鄔城太岳山慮水,入區夷澤平遙平陶屬,後改。有京陵城平遙城過山上黨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郡屬焉。有夾山豫水得車嶺,西北入。有汾陽追城受陽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屬。有大陵城文谷水長安泰常二年置,真君中省,景明初復。有二陵城三角城陽邑屬,真君九年罷,景明二年復。有白壁嶺樊陽水八表山徐水上黨郡置,治壺關城前漢長子城董卓作亂,治壺關城慕容儁安民城,後遷壺關城皇始元年遷治[05671]安民真君中復治壺關。有白馬祠劉公祠上黨關石井關天井關

領縣五

戶二萬五千九百三十七

口一十萬四千四百七十五

屯留屬,有屯留城鳳皇山,一名天冢山大王山,上有關龍逢祠。有疑山邁澤黃沙嶺絳水寄氏界來入濁漳,因名交漳余五城陽水源出三楒山,東流合車臺水,東南入絳水長子屬,慕容永所都。有廉山濁漳出焉。有長子城應城傾城幸城長灣水東流至梁川,北入濁漳羊頭山神農泉,北有穀關,卽神農得嘉穀處。有泉北流至陶鄉,名陶水,合羊頭山水,北流入濁漳。有鮑宣墓壺關屬,後罷,太和十三年復。羊腸坂靜林山鷄鳴嶺,一名大山赤壤川,其地寒而早霜。魯般門,一名天門微子城鐵鼓山五馬門令狐徵君墓五龍祠寄氏猗氏,屬。[05672]元年復,改。有猗氏城三想山北有水,源出蒲谷,東南流入給水。有八禮泉上黨谷。有盤秀嶺藍水出其南,東流令濁漳。有方山伏牛山樂陽普泰中分長子寄氏置。有望天嶺絳水所出。有堯廟

鄉郡石勒上黨武鄉郡,後罷,延和二年置。

領縣四

戶一萬六千二百一十

口五萬五千九百六十一

陽城上黨,曰𣵀永安中改。有𣵀城覆甑山𣵀水出焉,東南合武鄉水襄垣上黨。有五音山神祠襄垣祠臨川城郡治。上黨真君九年罷遼陽屬焉。有武鄉城魏城榆社城方山,上有堯廟三臺嶺上有李陽墓,有古麻池,卽石勒李陽所爭池。銅鞮上黨。有銅鞮城石弟水東行入[05673]烏蘇城沙石堆。有堯祠

樂平郡後漢獻帝置,真君九年治太原孝昌二年復,治沾城

領縣三

戶一萬八千二百六十七

口六萬八千一百五十九

遼陽屬,真君九年併孝昌二年復。有黃澤嶺遼陽城樂平屬,真君九年併孝昌二年復。有象山祠沾嶺八賦嶺石艾前漢太原,後罷,屬。真君九年罷,孝昌六年復故名上艾,後改。有井陘關葦澤關董卓城宏女泉襄垣郡建義元年置,治襄垣城[05674]

領縣四

戶七千五百一十三

口三萬六千五百六十七

襄垣郡治。建義元年分鄉郡襄垣置。有安民城襄垣城五原建義元年分鄉郡銅鞮置。建義建義元年分上黨屯留置,有鹿臺山刈陵,屬上黨真君十一年改,後屬。有伏牛山黎城三壟山積布山潞城武軍城涉城有涉水臺壁

瀛州太和十一年分定州河間高陽冀州章武浮陽置,治趙都軍城

領郡三  縣十八

戶一十萬五千五百四十九[05675]

口四十五萬一千五百四十二

高陽郡高陽國,後改。

領縣九

戶三萬五百八十六

口一十四萬一百七

高陽前漢涿後漢河間國復。有郝神高陽城博野博陸城侯城武城中鄉城蠡吾前漢涿後漢中山屬。有清涼城顓頊城蠡吾城石羊壘前漢涿後漢河間,後屬。有易京扶輿前漢涿後漢罷,復屬。前漢樊輿,後罷。太和中改,復。新城北新城前漢中山後漢涿屬。樂鄉前漢信都後漢罷,復屬。有樂鄉城永寧班姬神石蘭神清苑高祖太和元年[05676]新城置。

章武郡章武國,後改。

領縣五

戶三萬八千七百五十四

口一十六萬二千八百七十

成平前漢勃海後漢河間國,後屬。治京城平城樂平城平舒前漢勃海後漢河間國屬。二東平舒。有章武城平鄉城。有城頭神里城神束州前漢勃海後漢河間國屬。有束州城文安前漢勃海後漢河間國屬。有文安平曲城廣陵趙君神西章武正光中分滄州章武置。有章武城

河間郡文帝河間國後漢光武信都和帝永元三年復,仍爲國,後改。[05677]

領縣四

戶三萬五千八百九

口一十四萬八千五百六十五

武垣前漢涿郡後漢屬。有武垣城小陵城樂城屬,治河間城。有高平陵二王陵中水前漢涿郡後漢河間國後漢屬,治陵城。有鄚城

殷州孝昌二年分二州置,治廣阿

領郡三 縣十五

戶七萬七千九百四十三

口三十五萬七千一十六[05678]

趙郡邯鄲高帝趙國景帝又爲邯鄲後漢建武中復,後改。

領縣五

戶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九

口一十四萬八千三百一十四

平棘常山屬。有平棘城房子常山屬。有房子城回車城平州城嶂洪祠元氏常山屬。有元氏城大嶺山高邑常山前漢後漢光武改,屬。有墠亭祠漢光武卽位碑。有高邑城欒城太和十一年分平棘置,治關城。有欒城

鉅鹿郡永安二年分定州鉅鹿置,治舊楊城領縣四[05679]

戶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七

口五萬八千五百四十九

廮陶屬,治廮陶城。有沃州城宋子屬,後罷。永安二年復,治宋子城西經永安二年分經縣置。有邑城三女神廮遙永安二年分廮陶置,治楊城。有歷城

南趙郡太和十一年爲南鉅鹿,屬定州,十八年屬相州,後改。孝昌中屬。

領縣六

戶三萬二千四十六

口一十五萬一百一十三

平鄉屬,後罷。景明二年復,治鉅鹿城。有平鄉城南欒鉅鹿罷,後復。真君六年併栢人[05680]太和二十一年復。有南欒城鉅鹿鉅鹿,後屬。栢人屬。有栢人城栢鄉城廣阿前漢鉅鹿,後罷。太和十三年復。有廣阿城堯臺大陸陂銅馬祠中丘前漢常山後漢趙國亂,罷。太和二十一年復。有中丘城伯陽城鵲山祠

滄州熙平二年分二州置,治饒安城

領郡三  縣十二

戶七萬一千八百三

口二十五萬一千八百七十九

浮陽郡太和十一年分勃海章武置,屬瀛州景明初併章武熙平二年復。

領縣四[05681]

戶二萬六千八百八十

口九萬八千四百五十八

饒安勃海前漢千童靈帝改。有無棣溝西鄉茅焦冢浮陽郡治。二勃海。西接漳水衡水入焉,今謂之合口。有浮水高城勃海,治高城。有平津鄉興和中綰流民立東西河郡隰城縣武定末罷。章武勃海章武,後屬。治章武城。有漢武帝臺漳水,入海。有沾水大家姑祠,俗云海神,或云麻姑神

樂陵郡爲國,後改。

領縣四

戶二萬四千九百九十八

口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四[05682]

樂陵郡治。二平原,後屬,初置義興郡太和中罷。有樂陵城東鄉城白麻泉神陽信勃海屬。治陽信城。有鹽山神祠厭次平原後漢富平孝明改,屬。治馬領城。有蒲臺祠。有富城邵續居之,號邵城。中有鐵柱神羊闌城濕沃前漢千乘國,後罷,復屬。治亂城。有故闇閤延鄉城后父城

安德郡中興初分樂陵置,太昌初罷,天平初復,治般界

領縣四

戶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五

口六萬八千一百三十七

平原,後屬勃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般城。有故般河重合勃海正平元年併安陵太和十八年復,後屬勃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重合城。有苑康冢勞敬通墓重平前漢勃海,後罷,孝昌[05683]復屬。有歐陽歙冢平昌平原後漢西平昌,後罷。太和二十二年復,屬勃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平昌城

肆州治九原。天賜二年爲鎮,真君七年置州。

領郡三  縣十一

戶四萬五百八十二

口一十八萬一千六百三十三

永安郡後漢建安中置新興郡永安中改。

領縣五

戶二萬二千七百四十八[05684]

口一十萬四千一百八十五

定襄前漢定襄後漢雲中新興真君七年併雲中九原晉昌屬焉。永安中屬。有趙武靈王祠介君神五石神關門山聖人祠皇天神定襄城撫城陽曲太原永安中屬。有羅陰城陽曲澤平寇真君七年併三堆朔方定陽屬焉。永定中屬。有鷄頭山神祠三會河蒲子始光三年置,真君七年併平河屬焉。永安中屬。有索山祠驢夷太原,曰慮虒罷,太和十年復改。永安中屬。有思陽城驢夷城倉城代王神祠

秀容郡永興二年置,真君七年併肆盧敷城二郡屬焉。

領縣四

戶一萬一千五百六

口四萬七千二十四[05685]

秀容永興二年置。有秀容城原平城肆盧城石鼓山神女郎神金山神護君神風神石城永興二年置。有大頹石神肆盧新會城真君七年併三會屬焉。有清天神大羅山臺城大邗城敷城始光初置郡,真君七年改治敷城。有石谷山亞角神車輪泉神

雁門郡置,光武建武十五年罷,二十七年復。天興中屬司州太和十八年屬。

領縣二

戶六千三百二十八

口三萬四百三十四

原平前漢太原後漢屬。有陰館城樓煩城廣武城龍淵神亞澤神廣武前漢太原後漢屬。有東西二平原[05686]

幽州治薊城。

領郡三  縣十八

戶三萬九千五百八十

口一十四萬五百三十六

燕郡高帝燕國昭帝改爲廣陽郡宣帝更爲國,後漢光武上谷和帝永元六年復爲廣陽郡改爲國,後改。

領縣五

戶五千七百四十八

口二萬二千五百五十九[05687]

廣陽屬。有燕昭王陵燕惠王陵狼山神戾陵陂廣陽廣陽屬。有廣陽城良鄉涿范陽,後屬。治良鄉城。有大房山神軍都前漢上谷後漢廣陽屬。有觀石山軍都關昌平城安城前漢勃海後漢廣陽屬。有安次城萇道城

范陽郡高帝涿郡後漢章帝改。領縣七

戶二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口八萬八千七百七

涿涿屬。有涿城當平城鸞城固安涿屬。有固安城永陽城金臺三公臺易臺范陽涿屬。有長安城范陽城梁門陂萇鄉屬。有萇鄉城方城前漢廣陽後漢涿屬。有[05688]臨鄉城方城韓侯城容城前、後漢涿屬,後罷。太和中復。涿屬。有遼城、南北二遒城

漁陽郡始皇置。真君七年併北平郡屬焉。

領縣六

戶六千九百八十四

口二萬九千六百七十

雍奴屬,燕國,後屬。真君七年併泉州屬。有泉州城雍奴城屬,燕國,後屬。真君七年併安樂平谷屬焉。有樂山神無終右北平,後屬。有無終城狼山漁陽屬。罷,後復。有漁陽城□樂城桃花山土垠右北平,後屬。有北平城徐無右北平,後屬。有徐無城

晉州孝昌中置唐州建義元年改。治白馬城[05689]

領郡十二 縣三十一

戶二萬八千三百四十九

口一十萬三十九

平陽郡河東置。真君四年置東雍州太和十八年罷,改置。

領縣五

戶一萬五千七百三十四

口五萬八千五百七十一

禽昌河東屬,卽北屈也。神䴥元年世祖赫連昌,仍置禽昌郡真君二年改,七年併永安屬焉。有乾城郭城平陽河東屬,州治。真君六年併禽昌太和十一年復。有晉永高梁城龍子城堯廟[05690]河東屬。治襄陵城臨汾河東屬。真君七年併泰平太和十一年復。泰平真君七年置。有泰平城齊城

北絳郡孝昌三年置。治絳。

領縣二

戶一千七百四十

口六千二百九十二

新安恒農河南,後罷。孝昌二年復,後屬。北絳河東平陽。二曰絳,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改屬。

永安郡建義元年。永安城[05691]

領縣二

戶二千九百三十二

口一萬五百四十

永安河東平陽前漢順帝改。真君七年併禽昌正始二年復屬。治仇池壁。有霍山祠趙城河東平陽,後罷。太和二十一年復,後屬。治楊城。有岳陽山東明神

北五城郡興和二年置。

領縣三

戶二百一十二

口八百六十四[05692]

平昌興和二年置。石城興和二年置。北平昌興和二年置。

定陽郡興和四年置。

領縣三戶四百九十八

口一千九百四十一

平昌興和四年置。西五城興和四年置。

敷城郡天平四年置。

領縣一[05693]

戶九十

口三百五十九

敷城天平四年置。

河西郡天平四年置。

領縣一

戶二百五十六

口一千一百四十四

夏陽天平四年置。

五城郡天平中置。[05694]

領縣三

戶四百一十一  

口一千六百一十八

北棗天平二年置。南棗天平二年置。永安元象元年置。

西河郡汾州西河民,孝昌二年爲賊所破,遂居平陽界,還置郡。

領縣三

戶一千七百六十一

口四千九百九十七

永安孝昌中置。治白坑城。隰城孝昌中置。介休孝昌中置。[05695]

冀氏郡建義元年割平陽郡置。

領縣二

戶一千三百二

口五千三百一十六

冀氏建義元年割禽昌襄陵置。有冀氏城合陽建義元年置。有合陽城

南絳郡建義初置。治會交川領縣二

戶八百三十六

口二千九百九十一[05696]

南絳太和十八年置,屬正平郡建義初屬。小鄉建義元年罷。有小鄉城

義寧郡建義元年置,治孤遠城

領縣四

戶二千四百七十八

口八千四百六十六

團城建義元年置。治陶谷川義寧建義元年分禽昌置。安澤建義元年置。沁源建義元年置。郡治。

懷州天安二年置,太和十八年罷,天平初復。

領郡二 縣八[05697]

戶二萬一千七百四十

口九萬八千三百一十五

河內郡高帝置。

領縣四

戶九千九百五

口四萬二千六百一

野王屬,州、郡治。有太行山華岳神沁水屬,治沁城沁水濟水河陽屬,後罷,孝昌中復。後漢屬,治軹城。有軹關

武德郡天平初分河內置。[05698]

領縣四

戶一萬一千八百三十五

口五萬五千七百一十四

平臯河內。有平臯陂平臯城安昌城河內。有浿水河內。有長陵城懷城河內。有雍城中都城金城

建州慕容永上黨建興郡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復。永安中罷郡置州。治高都城

領郡四 縣十

戶一萬八千九百四

口七萬五千三百[05699]

高都郡永安中置。

領縣二

戶六千四百九十九

口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五

高都上黨,後屬。陽阿上黨罷,後復屬。有武靳關

長平郡永安中置。治玄氏城領縣二

戶五千四百一十二

口二萬二千七百七十八[05700]

高平永安中置。治高平城玄氏上黨郡治。有羊頭山

安平郡

領縣二

戶五千六百五十八

口一萬九千五百五十七

端氏河東平陽,後屬。真君七年省,太和二十年復。濩澤河東平陽,後屬。

泰寧郡孝昌中置,及縣。

領縣四

戶一千三百三十五[05701]

口五千三百三十

東永安 西河 西濩澤 高延

汾州延和三年爲鎮,太和十二年置州。治蒲子城孝昌中陷,移治西河

領郡四 縣十

戶六千八百二十六

口三萬一千二百一十

西河郡漢武帝置,亂罷。太和八年復。治茲氏城

領縣三

戶五千三百八十八[05702]

口二萬五千三百八十八

隰城屬。太延中改爲什星軍太和八年復。有虞城陽城介休太原屬。亂罷,太和八年復。有木瓜山鄔城。有郭林宗墓介休城太岳山祠永安太和十七年分隰城置。

吐京郡真君九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領縣二

戶三百八十四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新城世祖嶺東太和二十一年改。吐京世祖嶺西太和二十一年改。

五城郡正平二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05703]

領縣三

戶二百五十七

口一千一百一

五城世祖京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雞亭平昌世祖刑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白馬谷石城世祖定陽太和二十一年改。

定陽郡舊屬東雍州延興四年分屬焉。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領縣二

戶七百九十七

口三千二百八[05704]

定陽延興四年置。昌寧延興四年置。有

東雍州世祖置,太和中罷,天平初復。

領郡三 縣八

戶六千二百四十一

口三萬四百

邵郡皇興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併河內,孝昌中改復。

領縣四

戶五十二

口一百五十八[05705]

白水馬頭山清廉清廉山白馬山萇平王屋山西太平

高涼郡

領縣二

戶四千四百四十五

口二萬一千八百五十三

高涼太和十一年分龍門置。有高涼城闇閤麗姬冢龍門皮氏,二河東平陽真君七年改屬。有臨汾城

正平郡南太平神䴥元年改爲征平太和十八年復。

領縣二[05706]

戶一千七百四十四

口八千三百八十九

聞喜河東,後屬。有周陽城曲沃太和十一年置。

安州皇興二年置,治方城天平中陷,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

領郡三 縣八

戶五千四百五

口二萬三千一百四十九

密雲郡皇始二年置。治提攜城

領縣三[05707]

戶二千二百三十一

口九千一十一

密雲真君九年併方城屬焉。要陽前漢漁陽後漢罷,後復屬。有桃花山白檀郡治。

廣陽郡延和元年置益州真君二年改爲郡。

領縣三

戶二千八

口八千九百一十九

廣興延和二年置,真君九年併恒山,屬。燕樂州郡治。延和九年置,真君九年併冰樂[05708]方城普泰元年置。

安樂郡延和元年置交州真君二年罷州置。

領縣二

戶一千一百六十六

口五千二百一十九

土垠真君九年置。安市遼東真君九年併當平屬焉。

義州興和二年置,寄治汲郡陳城

領郡七 縣十九

戶三千四百二十八[05709]

口一萬六千七百六十四五城郡永安中置,屬司州天平中屬北豫州武定五年屬。

領縣三

戶二千一百

口一萬七千六十九

隰城永安中置。有鳳皇臺安郎神皇侯神介休永安中置。五城永安中置。

泰寧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戶二百二十八[05710]

口一千一百二十七

泰寧興和中置。義興興和中置。郃陽興和中置。

新安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戶三百九十四

口一千五百九十五

西垣興和中置。新安興和中置。東垣興和中置。

澠池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05711]

戶一百六十六

口八百二十八

北澠池興和中置。俱利興和中置。西新安興和中置。

恒農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戶九十三

口五百四十三

恒農興和中置。北郟興和中置。興和中置。

宜陽郡興和中置。[05712]

領縣三

戶一百六十九

口六百八十六

宜陽興和中置。南澠池興和中置。金門興和中置。

金門郡興和中置。

領縣一

戶二百七十八

口一千二百一十七

北陸興和中置。[05713]

南汾州

領郡九 縣十八

戶一千九百三十二

口七千六百四十八

北吐京郡

領縣四

戶八十八

口三百五十一

平昌 北平昌 石城 吐京[05714]

西五城郡

領縣三

戶二百四十七

口一千一百一十八

西五城 昌寧 平昌

南吐京郡

領縣一

戶三十二

口七十三[05715]

新城

西定陽郡

領縣一

戶四十二

口一百四十

洛陵

定陽郡

領縣一

戶五十四[05716]

口一百九十

永寧

北鄉郡

領縣二

戶二百九

口七百五十九

龍門 汾陰

五城郡

領縣二[05717]

戶二百一十四

口八百八十四

五城 平昌

中陽郡

領縣二

戶四百六十八

口一千六百三十七

洛陵 昌寧

龍門郡[05718]

領縣二

戶五百七十八

口二千四百九十六

西太平 汾陽

南營州孝昌營州陷,永熙二年置。寄治英雄城

領郡五 縣十一

戶一千八百一十三

口九千三十六

昌黎郡永興中置。[05719]

領縣三

戶五百九

口二千六百五十八

龍城永熙中置。廣興永熙中置。定荒興和中置。

遼東郡永熙中置。

領縣二

戶五百六十五

口二千六百三十四

太平永熙中置。新昌永熙中置。[05720]

建德郡永熙中置。

領縣二

戶一百七十八

口八百一十四

石城永熙中置。廣都興和中置。

營丘郡天平四年置。

領縣三

戶五百一十二

口二千七百二十七[05721]

富平天平四年置。永安元象中置。帶方元象中置。

樂良郡天平四年置。

領縣一

戶四十九

口二百三

永樂興和二年置。

東燕州太和中分恒州東部置燕州孝昌中陷,天平中領流民置。寄治幽州宣都城領郡三 縣六

戶一千七百六十六[05722]

口六千三百一十七

平昌郡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領縣二

戶四百五十

口一千七百一十三

萬言天平中置。昌平天平中置。有龍泉

上谷郡天平中置。

領縣二

戶九百四十二[05723]

口三千九十三

平舒孝昌中陷,天平中置居庸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徧城郡武定元年置。

領縣二

戶三百七十四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廣武武定元年置。沃野武定元年置。

營州和龍城太延二年爲鎮,真君五年改置。永安末陷,天平初復。

領郡六 縣十四[05724]

戶一千二十一

口四千六百六十四

昌黎郡遼東置,真君八年併冀陽屬焉。

領縣三

戶二百一

口九百一十八

龍城真君八年併柳城昌黎棘城屬焉。有堯祠榆頓城狼水廣興真君八年併徒何永樂燕昌屬焉。有鷄鳴山石城大柳城定荒正光末置。有鹿頭山松山

建德郡真君八年置。治白狼城[05725]

領縣三

戶二百

口七百九十三

石城前漢右北平,後屬。真君八年併遼陽大樂屬焉。有白鹿山祠廣都真君八年併白狼建德望平屬焉。有金紫城陽武正光末置。有三合城

遼東郡置,後罷。正光中復。治固都城

領縣二

戶一百三十一

口八百五十五[05726]

襄平屬,後罷。正光中復。有青山新昌屬,後罷。正光中復。

樂良郡前漢武帝置,二樂浪,後改,罷。正光末復。治連城

領縣二

戶二百一十九

口一千八

永洛正光末置。有鳥山帶方屬,帶方,後罷。正光末復屬。

冀陽郡真君八年併昌黎武定五年復。

領縣二

戶八十九[05727]

口二百九十六

平剛 柳城

營丘郡正光末置。

領縣二

戶一百八十二

口七百九十四

富平正光末置。永安正光末置。

平州置。治肥如城

領郡二 縣五[05728]

戶九百七十三

口三千七百四十一

遼西郡置。

領縣三

戶五百三十七

口一千九百五

肥如屬。有孤竹山祠碣石武王祠令支城黃山濡河陽樂屬,真君七年併令支合資屬焉。武歷山覆舟山林榆山太真山海陽屬。有橫山新婦山清水

北平郡置。[05729]

領縣二

戶四百三十

口一千八百三十六

朝鮮樂浪,後罷。延和元年徙朝鮮民於肥如,復置,屬焉。昌新前漢涿後漢遼東,後屬。有盧龍山

恒州天興中置司州,治代都平城太和中改。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領郡八 縣十四

代郡置,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

領縣四[05730]

平城雁門,後屬。太平武周屬雁門,罷,後復屬。永固

善無郡天平二年置。

領縣二

善無前漢雁門後漢定襄,後屬。沃陽

梁城郡天平二年置。

領縣二

參合前漢屬代,後漢罷,後復屬。裋鴻一本作祇鴻繁畤郡天平二年置。

領縣二[05731]

崞山,屬雁門,後改屬。繁畤雁門,後改屬。

高柳郡永熙中置。

領縣二

安陽東安陽,屬代郡屬,後改屬。高柳代郡罷,後復屬。

北靈丘郡天平二年置。

領縣二

靈丘前漢屬代,後漢罷,後復屬。莎泉

內附郡天平二年置。

靈丘郡天平二年置。[05732]

朔州五原郡,延和二年置爲鎮,後改爲懷朔孝昌中改爲州。後陷,今寄治并州界。

領郡五 縣十三

大安郡

領縣二

狄那 捍殊

廣寧郡

領縣二

石門 中川

神武郡[05733]

領縣二

尖山 殊頹

太平郡

領縣三

太平 太清 永寧

附化郡

領縣四

附化 息澤 五原 廣收雲州舊置朔州,後陷,永熙中改,寄治并州界。[05734]

領郡四 縣九

盛樂郡永熙中置。

領縣二

歸順永興中置,州、郡治。還安永熙中置。

雲中郡置。領縣二

延民永興中置。雲陽永熙中置。

建安郡永熙中置。

領縣二[05735]

永定永熙中置。永樂永熙中置。

真興郡永熙中置。

領縣三

真興永熙中置。建義永熙中置。南恩永熙中置。

蔚州永安中改懷荒禦夷二鎮置,寄治并州鄔縣界。

領郡三 縣七

始昌郡永安中置。

領縣二

干門永安中置。蘭泉永安中置。[05736]

忠義郡永安中置。

領縣二

葦池永安中置。楊柳永安中置。

附恩郡天平中置。

領縣三

西涼天平中置。利石天平中置。化政天平中置。

顯州永安中置。治汾州六壁城

領郡四 縣四

定戎郡永安中置,治瓜城[05737]

領縣二

零山永安中置。陽林永安中置。

建平郡永安中置,州治。

領縣二

昇原永安中置。赤谷永安中置。

真君郡天平中置,治東多城

武昌郡武定四年置,治團城

廓州武定元年置。治肆州敷城郭城

領郡三[05738]

廣安郡武定元年置。

永定郡武定元年置。

建安郡武定元年置。

武州武定元年置。治雁門川武定三年始立州城。

領郡三 縣四

吐京郡武定八年置。

領縣二

吐京武定三年置。新城武定三年置。

齊郡武定元年置,州治。[05739]

領縣二

昌國武定元年置。安平武定元年置。

新安郡武定元年置。

西夏州寄治并州界。

領郡二

太安郡

神武郡

寧州興和中置,寄治汾州介休城

領郡四[05740]

武康郡武定四年置,治東多城

靈武郡武定元年置。

初平郡武定元年置。

武定郡武定元年置。

靈州太延二年置薄骨律鎮孝昌中改,後陷關西。天平中置,寄治汾州隰城縣界。郡縣闕。

前自恒州已下十州,永安已後,禁旅所出,戶口之數,並不得知。

地形志二上第五 魏書一百六[05741]

常山郡注云:後漢建初中爲淮陽永元年復。今案後漢書章帝建初四年四月徙常山王昞淮陽王和帝永元二年五月封故淮陽王昞常山王昞傳云:徙淮陽王汝南新安西華益淮陽國常山徙封淮陽,非改常山淮陽,蓋魏收之誤。[0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