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韋閬 杜銓 裴駿 辛紹先 柳崇
本卷(回)字数:11002

韋閬,字友觀京兆杜陵人。世爲三輔冠族。袓建威將軍、長樂清河二郡太守。父慕容垂吏部郎、大長秋卿。少有器望,值慕容氏政亂,避地於薊城世祖徵拜咸陽太守,轉武都太守。屬杏城鎮將郝溫蓋吳反,中擾亂,盡心[02326]撫納,所部獨全。在郡十六年,卒。

,歷鎮西大將軍府司馬,試守華山郡。高宗時,賜爵興平男。卒。

,字穎超,早有學識。少孤,事祖母以孝聞。性溫和廉讓,爲州里所稱。太和中,襲爵。除荊州治中,轉梁州寧朔府長史。還,爲太尉外兵參軍、本州中正,遷都水使者。所在有聲。世宗崩,領軍于忠矯擅威刑,與左僕射郭祚、尚書裴植同時遇害,語在植傳。時年五十七。婚家,爲[02327]惡,故及於難。臨終,訴枉於尚書元欽知而不敢申理。歎曰:「吾一生爲善,未蒙善報;常不爲惡,今爲惡終。悠悠蒼天,抱直無訴!」時人咸怨傷焉。熙平元年,追贈中壘將軍、洛州刺史,諡曰貞。有子十三人。

長子榮緒,字子光,頗涉文史。襲爵,除員外散騎侍郎、齊王蕭寶夤儀同開府屬,因戰敗歿。

榮緒榮茂,字子曄。以幹局知名。歷侍御史、尚書考功郎中。出爲征虜將軍、東秦州刺史。永熙[02328]末,兄弟並歿西。

榮茂子粲,爲寶炬南汾州刺史。

子粲少弟道諧,爲南汾州鎮城都督。齊獻武王命將出討,陷城克之。武定末,子粲官至南兗州刺史。

兄子真喜,起家中書博士,遷中書侍郎、馮翊太守。

,卒於太府少卿。

義遠出帝時,爲岐州刺史,沒西。[02329]

,有識幹。起家奉朝請。尚書郎中、司徒主簿、太子中舍人、廷尉少卿、給事黃門侍郎、光祿大夫。卒,贈安西將軍、秦州刺史。

文殊,員外散騎侍郎,早卒。

從叔道福。父,爲苻堅丞相王猛所器重,以女妻焉。爲堅東海太守。滅,奔左,仕劉裕爲輔國將軍、秦州刺史。道福有志略,歷劉駿盱眙南沛二郡太守,領鎮北府錄事參軍。時徐州刺史薛安都謀欲擁州內附,道福參贊其事。以功[02330]除安遠將軍,賜爵高密侯,因此仍家於彭城。卒,贈征虜將軍、兗州刺史,諡曰簡。

欣宗,以歸國勳,別賜爵杜縣侯高祖初,拜彭城內史,遷大將軍、宋王劉昶諮議參軍。廣陵侯元衍徐州刺史,又請爲長史,帶彭城內史。撫綏內外,甚得民和。世宗初,除通直散騎常侍,出爲河北太守,不行。尋轉太中大夫、行幽州事。卒,贈龍驤將軍、南兗州刺史,諡曰簡。

元叡武定中,潁州驃騎府長史。[02331]

欣宗從父弟合宗,卒於東海太守。

元恢,有氣幹。孝昌初,值刺史元法僧據州外叛,元恢招聚同志,潛規克復,事泄,爲法僧所害。時人傷惜之。

從子,字洪基。父,字道壽劉義真中,辟爲主簿,仍隨義真,歷魏郡弋陽二郡太守、豫州刺史。年十歲,父卒,母鄭氏以入國,因寓居河洛。少爲舅兗州刺史鄭義所器賞。解褐中書博士,轉司徒從事中郎。高祖納其女爲充[02332]華嬪。除南潁川太守,不好發摘細事,常云:「何用小察,以傷大道。」吏民感之,郡中大治。高祖聞而嘉賞,賜帛二百匹。遷,以司州中正,尋除右將軍,咸陽王禧開府從事中郎,復爲河南邑中正。頻居衡品,以平直見稱。出爲鄉郡太守,更滿應代,吏民詣闕乞留,復延三年。在郡九年,轉司徒諮議。久之,除華山太守,卒。

猷之,釋褐奉朝請,轉給事中、步兵校尉,稍遷前將軍、太中大夫。卒。[02333]

猷之休之,起家安州左將軍府城局參軍,轉給事中、河南邑中正,稍遷安西將軍、光祿大夫。休之貞和自守,未嘗以言行忤物。卒。

道建武定末,定州儀同開府長史,帶中山太守。

道建道儒齊文襄王大將軍府東閤祭酒。

族弟,字靈智高祖賜名焉。父,字文叔樂安王良安西府從事中郎。卒,贈安遠將軍、雍州刺史。少有志操。解褐京兆王子推常侍,轉尚[02334]書南部郎。高祖初,桓誕歸款,朝廷思安邊之略,以東荊州刺史。令爲使,與招慰左。懸瓠西入三百餘里,至桐栢山,窮源,宣揚恩澤,莫不降附。源舊有祠堂,俗恒用人祭之。乃曉告曰:「天地明靈,卽是民之父母,豈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已後,悉宜以酒脯代用。」羣從約,至今行之。凡所招降七萬餘戶,置郡縣而還。以奉使稱旨,除左將軍、樂陵鎮將,賜爵霸城子。蕭道成司州謝天蓋自署司州[02335]刺史,規欲以州內附。事泄,爲道成崔慧景攻圍。詔率在鎮士馬渡援接。時道成將至,遣將苟元賓逆拒。乃分遣鐵馬,於上流潛渡,親率步士與賊對接。旗鼓始交,甲騎奄至,腹背奮擊,破之。天蓋尋爲左右所殺,降於慧景。珍乘勝馳進,又破慧景,擁降民七千餘戶內徙,表置城陽剛陵義陽三郡以處之。高祖移鎮北陽蕭賾遣其雍州刺史陳顯達率衆來寇。城中將士咸欲出戰,曰:「彼初至氣銳,未可[02336]便挫,且共堅守,待其攻我疲弊,擊之未晚。」於是憑城拒戰,殺傷甚衆。相持旬有二日,夜開城門掩擊之,賊遂奔潰。以功進爵爲侯。車駕南討,上便宜,并自陳在邊歲久,悉其要害,願爲前驅。詔隴西公源懷衞大將軍府長史,轉太保、齊郡王長史。遷顯武將軍、郢州刺史,在州有聲績,朝庭嘉之。遷龍驤將軍,賜驊騮二匹、帛五十匹、穀三百斛。乃召集州內孤貧者,謂曰:「天子以我能綏撫卿等,故賜以穀帛,吾何敢獨當。」遂[02337]以所賜悉分與之。尋加平南將軍、荊州刺史,與尚書盧淵赭陽,爲蕭鸞垣歷生蔡道貴所敗,免歸鄉里。臨別謂曰:「主上聖明,志吞吳會,用兵機要,在於上流。若有事荊楚,恐老夫復不得停耳。」後車駕征樊郢,復起爲中軍大將軍、彭城王勰長史。北旣平,以爲建威將軍,試守魯陽郡高祖復南伐,路經郡,加中壘將軍,正太守。從至濟水高祖曰:「朕頃戎車再駕,卿常翼務中軍,今日之舉,亦欲與卿同行。但三鵶[02338]險惡,非卿無以守也。」因敕辭還。及高祖崩於行宮,祕匿而還,至郡始發大諱。還,除中散大夫,尋加鎮遠將軍、太尉諮議參軍。永平元年卒,時年七十四。贈本將軍、南青州刺史,諡曰懿。

長子,字遵彥。年十三,補中書學生,聰敏明辯,爲博士李彪所稱。除祕書中散,遷侍御中散。高祖每與名德沙門談論往復,掌綴錄,無所遺漏,頗見知賞。轉散騎侍郎,徙太子中舍人,仍兼黃門,又兼司徒右長史,尋轉長兼尚書左丞。[02339]內附,尚書令王肅出鎮揚州,請爲長史,加平遠將軍,帶梁郡太守。薨,敕行州事。任城王澄爲州,復啟爲長史。出征之後,蕭衍姜慶真乘虛攻襲,遂據外郭,雖尋克復,坐免官。永平三年卒,年四十五。

,字遵慶,亦有學識。解褐奉朝請,遷太尉騎兵參軍。出爲雍州治中,轉別駕。入爲司徒掾,尋轉散騎侍郎。稍遷平遠將軍、東豫州刺史。綏懷左,頗得其心。田益宗魯生魯賢[02340]先叛父南入,數爲寇掠。自至州,魯生等咸牋啟修敬,不復爲害。俗荒梗,不識禮儀,乃表立太學,選諸郡生徒於州總教。又於城北置宗武館以習武焉。境內清肅。還,遇大將軍、京兆王繼西征,請爲長史,拜通直散騎常侍。尋以本官兼尚書,爲豳夏行臺。以功封陰盤縣開國男,邑二百戶。孝昌元年秋,卒於長安。贈撫軍將軍、雍州刺史,諡曰文。

,襲。歷本州治中、轉別駕。孝莊末,藍田太守。[02341]沒於西。

,解褐員外散騎侍郎。以軍功賜爵長安伯。稍遷大司馬開府司馬。娶司農卿趙郡李瑾女,天平中,疑其妻與章武王景哲姦通,乃刺殺之。懼不免,仍亦自害。

,字遵顯,少有志業。年十八,辟州主簿。時屬歲儉,以家粟造粥,以飼飢人,所活甚衆。解褐太學博士,遷祕書郎中,稍遷左軍將軍,爲荊郢和糴大使。南郢州刺史田夷啟稱[02342]荊州,恩洽夷夏,乞充南道別將,領荊州驍勇,共爲腹背。詔從之。未幾,行南荊州事。肅宗末,除征虜將軍、東徐州刺史,尋遷安東將軍,加散騎常侍。蕭衍遣其郢州刺史田麤憘率衆來寇,石羊崗破斬之,以功封杜縣開國子,邑二百戶。永安三年,卒於州。贈侍中、車騎將軍、雍州刺史,諡曰宣。

長子,字道衍,頗有幹用。解褐奉朝請,遷尚書令吏部郎中、中書舍人。天平三年,坐漏泄,賜死於[02343]家,時年三十二。

道植武定末,儀同開府中兵參軍。

太祖時,有安定梁穎,先仕慕容寶,歷黃門郎。入國,拜建德太守,賜爵朝那男

景儁,起家趙郡王幹行參軍。稍遷治書侍御史、司徒中兵參軍。卒。

師禮,早卒。

師禮族弟嵩遵,少有氣俠。起家奉朝請,歷司空外兵參軍。後蕭寶夤雍州刺史,引爲中兵參[02344]軍,深見信任。寶夤反,令嵩遵率衆出征。嵩遵僞受其署,旣行之後,遂與侯終德等還來襲城。以功封烏氏縣開國伯,邑五百戶。後除光州平東府長史,轉荊州驃騎府司馬。卒官,年四十四。

嵩遵嵩景武定中,燕郡太守。又有武功蘇湛,字景儁中則之後也。亂,避地右。世祖涼州,還鄉里。父,字天祐秦州撫軍府司馬。少有器行,頗涉羣書。年二十餘,舉秀才。除奉朝請,領侍御史,轉員外散騎侍[02345]郎。蕭寶夤之討西,以爲行臺郎中,深見委任。孝昌中,寶夤大敗東還,朝廷以爲雍州刺史。後自猜懼,害中尉酈道元,乃稱兵反。時臥疾於家,寶夤姜儉云:「元略蕭衍意旨,乃欲見除。酈道元之來,事不可測。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爲身計,不復作臣也。與卿契闊,故以相報,死生榮辱,與君共之。」聞之,舉聲大哭。遽止之曰:「何得便爾?」曰:「百口居家,卽時屠滅,云何不哭!」哭數十聲,徐謂曰:「爲我白齊王,王[02346]本以窮鳥投人,賴朝廷假王羽翼,榮寵至此。屬國步多虞,不能竭忠報德,乃欲乘人間隙,有不臧之心。信惑行路無識之語,欲以羸敗之兵,守問鼎。今德雖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義,未洽於民,但見其敗,未見有成。蘇湛不能以百口居家,爲王族滅。」寶夤復報曰:「此自救命之計,不得不爾。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計故爾。」復曰:「凡爲大事,當得天下奇士。今但共長安博徒小兒輩計校,辦有成理不?恐荊棘必生庭閤。[02347]願乞骸骨還鄉里,脫得因此病死,可以下見先人。」寶夤素重之,以病,且知不爲己用,聽還武功寶夤敗,莊帝卽位,徵補尚書郎。旣至,莊帝曰:「前聞卿答蕭寶夤,甚有美辭,爲我說也。」頓首謝曰:「臣雖言辭不如伍被,始終不易,自謂過之。然臣與寶夤周遊契闊,言得盡心,而不能令其不反,臣之罪也。」莊帝悅,拜散騎都尉,仍領郎。尋遷中書侍郎。出帝初,病還鄉里,終於家。贈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雍州刺史。[02348]

從母弟天水姜儉,字文簡。父,自平憲司直,出爲兗州安東長史,帶高平太守,卒於營構都將。少有幹用,勤濟過人。起家徐州車騎府田曹參軍,轉太尉外兵參軍。蕭寶夤出討西,引爲開府屬,軍機謀略,多所參預。亦自謂遭逢知己,遂竭誠委託。寶夤雍州,仍請爲開府從事中郎,帶長安令。及寶夤反,以爲左丞,尤見信任,爲羣下所讎疾。寶夤敗,城人殺之,時年三十九。蘇湛每謂人曰:「以姜儉才志,堪致富貴。惜其[02349]不遇,命也如何!」

武定末,中散大夫。

杜銓,字士衡京兆人。征南將軍五世孫也。祖苻堅太尉長史。父慕容垂祕書監,仍僑居趙郡學涉有長者風,與盧玄高允等同被徵爲中書博士。初,密太后喪在濮陽世祖欲命迎葬於,謂司徒崔浩曰:「天下諸,何處望高?」京兆爲美。世祖曰:「朕今方改葬外祖,意欲取京兆中長老一人,以爲宗正,命營護凶[02350]事。」曰:「中書博士杜銓,其家今在趙郡,是杜預之後,於今爲諸之最,卽可取之。」詔召見。器貌瓌雅,世祖感悅,謂曰:「此真吾所欲也。」以爲宗正,令與杜超道生喪柩,致葬南。遂與如親。曰:「旣是宗近,何緣復僑居趙郡?」乃迎引同屬魏郡焉。遷散騎侍郎,轉中書侍郎,賜爵新豐侯。卒,贈平南將軍、相州刺史,魏縣侯,諡曰宣。

,字季元太和初,舉秀才,卒於中書博士。[02351]

,字慶期。起家奉朝請。轉員外散騎侍郎、尚書起部郎中。竊官材瓦起立私宅,清論鄙之。遷龍驤將軍、中散大夫。出爲河東太守。卒,贈中軍將軍、都官尚書、豫州刺史,諡曰惠。

永熙中,司徒倉曹參軍。

族子洪太,字道廓延興中爲中書博士。後使高麗,除安遠將軍、下邳太守,轉梁郡太守。太和中,除鷹揚將軍、絳城鎮將,帶新昌陽平二郡太守。卒,年五十二。[02352]

祖悅,字士豁,頗有識尚。大將軍劉昶參軍事,稍遷天水仇池二郡太守,行南秦州事。正光中,入爲太尉、汝南王悅諮議參軍。出除高陽太守,卒於郡。

長文,字子儒肅宗挽郎、員外散騎侍郎,稍遷尚書郎。以隨叔岐州勳,賜爵始平伯,加平東將軍。天平末,卒於安西將軍、光祿大夫。贈中軍將軍、度支尚書、雍州刺史。

長文第四弟子達武定中,齊文襄王大都督府[02353]戶曹參軍。

悅弟,字思顏,頗有幹用。解褐北中府錄事參軍。正光中,稍遷厲威將軍、盱眙太守,帶大徐戍主。元法僧之叛也,逃竄獲免。後爲諫議大夫。孝昌二年,爲西征軍司,行岐州事。蕭寶夤起逆,據州不從。還,除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以守岐州勳,封平陽縣開國伯,邑五百戶。武泰中,轉授岐州刺史。永安中,除涇州刺史。時万俟醜奴充斥右,不行。乃爲都督,防守岐州醜奴[02354]之,不克。事寧,除鎮西將軍、光祿大夫。以勳又賞安平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以平陽伯轉授弟二子景仲。後爲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沒於西。

裴駿,字神駒,小名河東聞喜人。父雙碩,本縣令,假建威將軍、恒農太守,安邑子。卒,贈平南將軍、東雍州刺史,聞喜侯駿幼而聰慧,親表異之,稱爲「神駒」,因以爲字。弱冠,通涉經史,好屬文,性方檢,有禮度,鄉里宗敬焉。蓋吳作亂於中,[02355]薛永宗聚衆應之,屢殘破諸縣,來襲縣中先無兵仗,人情駭動,縣令憂惶,計無所出。駿在家聞之,便率厲鄉豪曰:「在禮,君父有危,臣子致命。府縣今爲賊所逼,是吾等徇節之秋。諸君可不勉乎!」諸豪皆奮激請行,駿乃簡騎驍勇數百人奔赴。賊聞救至,引兵退走。刺史嘉之,以狀表聞。會世祖親討蓋吳,引見駿駿陳敘事宜,甚會機理。世祖大悅,顧謂崔浩曰:「裴駿有當世才具,且忠義可嘉。」補中書博士。亦深器駿,目[02356]爲三領袖。轉中書侍郎。劉駿遣使明僧暠朝貢,以駿有才學,乃假給事中、散騎常侍,於境上勞接。皇興二年卒。贈平南將軍、秦州刺史、聞喜侯,諡曰康。

,字元寄,清辯好學。年十三,補中書學生,遷祕書中散,轉主客令。以婦父李訢事,出爲張掖子都大將。張掖境接胡夷,前後數致寇掠,明設烽候,以方略禦之。在邊六年,關塞清靜。高祖嘉之,徵爲中部令。轉中大夫,兼祠部曹事,職主[02357]禮樂,每有疑議,斟酌故實,咸有條貫。太和十六年卒,時年五十一。高祖悼惜之,賻帛一百匹,諡曰恭伯世宗時,追贈輔國將軍、東秦州刺史。早孤,居喪以孝聞。二弟三妹並在幼弱,撫養訓誨,甚有義方。次弟早喪,哀傷之,感於行路。愛育孤姪,同於己子。及將異居,奴婢田宅悉推與之,時人以此稱焉。

,字敬叔。美儀貌,多藝能,音律博弈,咸所開解。起家奉朝請,太尉集曹參軍,轉長流尚書起[02358]部郎中、平昌太守。時太原長公主寡居,與私姦,肅宗仍詔尚焉。尋以主壻,特除散騎常侍。時本邑中正闕,司徒召爲之。族叔自陳情願此官,遂讓焉,時論善之。尋監起居事,遷祕書監。出爲平南將軍、郢州刺史。凡司戍土蠻酋田朴特地居要險,衆踰數萬,足爲邊捍,遂表朴特西郢州刺史。朝議許之。蕭衍遣將李國興寇邊,時四方多事,朝廷未遑外略,緣境城戍,多爲國興所陷。賊旣乘勝,遂向州城。[02359]厲固守,垂將百日,援軍旣至,賊乃退走。加散騎常侍、安南將軍。朴特國興來寇,便與掎角,爲表裏聲援,郢州獲全,朴特頗有力焉。徵爲七兵尚書,至都未幾,除豫州刺史。尋進號撫軍將軍,加散騎常侍。未之州,還爲七兵尚書,常侍如故。武泰初,詔以本官兼侍中,爲右大使,賞擢慕義之徒。未及發,會尒朱榮,於河陰遇害,年五十一。贈侍中、車騎大將軍、司空公、雍州刺史,諡曰貞烈。無子。[02360]

,字陽仁,少而聰慧。舉秀才,州辟主簿。早卒。

,字師伯,少有美名。舉秀才,州主簿。太尉咸陽王雅相賞愛,欲以女妻之,美拒而不納。除奉朝請,亦早卒。無子。

,字叔令,通辯博物,早有聲譽。少孤,事母兄以孝友稱。舉秀才,至都,見司空李訢,與言自旦及夕,嗟善不已。司空李沖有人倫鑒識,見而重之。高祖初,徵爲尚書主客郎,與蕭賾使[02361]幼明劉思效蕭琛范雲等對接。轉都官郎,邊員外散騎侍郎。舊令與吏部郎同班。闕。高祖曾集沙門講佛經,因命論難,甚有理詣,高祖稱善。遷都洛陽,以爲採材副將。奉使稱旨,遙除司空諮議參軍。府解,轉司州治中,兼司徒右長史,又轉別駕,仍長史。明敏有器幹,總攝州府,事無凝滯,遠近稱之。世宗初,除太中大夫,領本郡中正,仍別駕。又爲司州都督,遷太尉長史。上言曰:「自遷都已來,凡戰陳之處,及軍罷兵還之[02362]道,所有骸骼無人覆藏者,請悉令州郡戍邏檢行埋掩。并符出兵之鄉:其家有死於戎役者,使皆招魂復魄,祔祭先靈,復其年租調;身被傷痍者,免其兵役。」朝廷從之。出爲征虜將軍、益州刺史。善於綏撫,甚得羌戎之心。晉壽,更置益州,改所莅爲南秦州。先是,有陰平楊孟孫,擁戶數萬,自立爲王,通引蕭衍,數爲邊患。乃遣使招喻,曉以逆順,孟孫感恩,卽遣子詣闕。武興姜謨等千餘人上書乞延更限。世宗[02363]焉。家世以儒學爲業,常慕廉退。每歎曰:「以賈誼之才,仕漢文之世,不歷公卿,將非運也!」乃謂親賓曰:「吾本閭閻之士,素無當世之志,直隨牒推移,遂至於此。祿後養親,道不光國,瞻言往哲,可以言歸矣。」因表求解。世宗不許,乃作懷田賦以敘心焉。永平四年,患篤,世宗遣太醫令馳驛就視,并賜御藥。素明陰陽之書,自始患,便知不起,因自剋亡日,果如其言。時年五十八。世宗悼惜之。贈左將軍、豫州刺史,諡曰定。尋改爲穆。[02364]

敬憲莊伯,並在文苑傳

第四子獻伯武定末,廷尉卿。

駿從弟安祖,少而聰慧。年八九歲,就師講,至鹿鳴篇,語諸兄云:「鹿雖禽獸,得食相呼,而況人也?」自此之後,未曾獨食。弱冠,州辟主簿。民有兄弟爭財,詣州相訟。安祖召其兄弟,以禮義責讓之。此人兄弟,明日相率謝罪。內外欽服之。復有人勸其入仕,安祖曰:「高尚之事,非敢庶幾。且京師遼遠,實憚於栖屑耳。」於是閑居養志,不出城[02365]邑。安祖曾行值天熱,舍於樹下。鷙鳥逐雉,雉急投之,遂觸樹而死。安祖愍之,乃取置陰地,徐徐護視,良久得蘇。安祖喜而放之。後夜忽夢一丈夫,衣冠甚偉,著繡衣曲領,向安祖再拜。安祖怪而問之。此人云:「感君前日見放,故來謝德。」聞者異焉。後高祖長安,至河東,存訪故老。安祖朝於蒲坂高祖與語甚悅,仍拜安邑令。安祖以老病固辭,詔給一時俸,以供湯藥焉。年八十三,卒於家。[02366]

思濟,亦有志操,早卒。

賢。

思濟幼儁,卒於猗氏令。

辛紹先隴西狄道人。五世祖幽州刺史。父,私署涼王李暠驍騎將軍。亦厚遇之。沮渠蒙遜戰於蓼泉,軍敗失馬,以所乘馬援,而身死於難,以義烈見稱西土。世祖之平涼州紹先內徙,家於晉陽。明敏有識量,與廣平游明根范陽盧度世、同郡李承等甚相友善。[02367]有至性,丁父憂,三年口不甘味,頭不櫛沐,髮遂落盡,故常著垂裙皂帽。自中書博士,轉神部令。皇興中,薛安都彭城歸國,時朝廷欲綏安初附,以紹先下邳太守,加寧朔將軍。爲政不苟激察,舉其大綱而已,唯教民治產禦賊之備。及劉彧陳顯達蕭道成蕭順之來寇,道成順之曰:「辛紹先未易侵也,宜共慎之。」於是不歷郡境,遂徑屯呂梁太和十三年卒。贈冠軍將軍、并州刺史、晉陽公,諡曰惠。[02368]

鳳達,耽道樂古,有長者之名。卒於京兆王子推國常侍。

鳳達,字萬褔。舉司州秀才。司空行參軍,遷主簿。太傅元丕并州刺史,府屬,敕行建興郡咸陽王禧妃卽妻妹,及構逆,親知多罹塵謗,獨蕭然不預。轉并州平北府司馬。會刺史喪,朝廷以其公清,遂越長史,敕行州事。初在司馬,有白壁還兵藥道顯被誣爲賊,官屬推處,咸以爲然。曰:「道顯面有悲色,察獄以[02369]色,其此之謂乎?」苦執申之。月餘,別獲真賊。後除郢州龍驤府長史,帶義陽太守。白早生之反也,蕭衍遣衆來援,因此緣鎮戍,相繼降沒,唯堅城獨守。蕭衍遣將胡武城陶平虜於州南金山之上連營侵逼,衆情大懼。從容曉喻,人心遂安。時出挑戰,僞退以驕賊。賊果日來攻逼,不復自備,乃夜出襲其營。將曉,矢刃交下,賊大崩散潰,擒平虜,斬武城,以送京師,州境獲全。論功方有賞授,而刺史婁悅耻勳出其下,聞之執政,[02370]事竟不行。劉龍駒作逆華州,敕除祥華州安定王爕征虜府長史,仍爲別將,與討使薛和討滅之。神龜元年卒,時年五十五。永安二年,贈冠軍將軍、南青州刺史。

長子,字懷玉,少聰敏。解褐相州倉曹參軍。稍遷陳郡太守、輕車將軍、濟州征虜府長史。卒,年四十六。

懷仁武定末,長樂太守。

懷仁,字叔文。少有文學,識度沉雅。起家北[02371]中府中兵參軍、員外散騎侍郎。建義初,修起居注。除濟州撫軍府長史。出帝時,轉膠州車騎府長史,遷平東將軍,太師、咸陽王坦開府長史。武定中,中尉崔暹表薦,除闕。太守。吏民懷其恩惠。還,卒於。時年五十八。

,字季武。歷太傅東閤祭酒,卒於梁州鎮南府長史。,字季政,頗有文學。永安初,釋褐封丘令,加威烈將軍。時經河陰之役,朝士多求出外,故[02372]爲之。後除平遠將軍、符璽郎中。卒於龍驤將軍、通直散騎侍郎,時年三十五。贈散騎常侍、前將軍、雍州刺史。

少雍,字季仲。少聰穎,有孝行,尤爲祖父紹先所愛。紹先性嗜羊肝,常呼少雍共食。及紹先卒,少雍終身不食肝。性仁厚,有禮義,門內之法,爲時所重。釋褐奉朝請,太學博士、員外散騎侍郎。司空、高陽王雍引爲田曹參軍。少雍性清正,不憚強禦,積年久訟,造次決之,請託路絕,時稱[02373]賢明。正始中,詔百官各舉所知,高陽王雍及吏部郎中李憲俱以少雍爲舉首。遷給事中。侍中游肇後亦薦之,會卒,年四十二。少雍王氏,有德義,與其從子懷仁兄弟同居,懷仁等事之甚謹,閨門禮讓,人無比焉。士大夫以此稱美。

元植武定中,儀同府司馬。

元植士遜,太師開府功曹參軍。

鳳達,字叔宗。舉茂才,東雍州別駕。初隨父在下邳,與彭城陳敬文友善。敬文敬武,少爲[02374]沙門,從師遠學,經久不反。敬文病臨卒,以雜綾二十匹,託敬武久訪不得。經二十餘年,始於洛陽敬武,以物還之,封題如故,世稱其廉信。歷東荊州司馬,轉長史,帶義陽太守,領戍。雅有恤民之稱。轉汝陽太守,值水澇民飢,上表請輕租賦。帝從之,遂敕汝陽一郡,聽以小絹爲調。遷中散大夫,加龍驤將軍。正光四年,以老啟求致仕。詔引見,謂志力尚可,除平原相。善撫導,民吏懷之。孝昌二年,徵爲征虜將軍、太中[02375]大夫,未發,卒於郡,年七十七。贈後將軍、幽州刺史,諡曰貞。

長子子馥,字元穎,早有學行。孝昌初,釋褐南司州龍驤府錄事參軍。丁父艱,居喪有禮。後除給事中、南冀州防城都督。素爲莊帝所知識,及卽位,除宣威將軍、尚書右主客郎中,持節爲南濟四州慰勞使。尋除寧朔將軍、員外散騎常侍,仍領郎中。太宰元天穆邢杲,引爲行臺郎中。尋除平原相。子馥父子並爲此郡,吏民懷[02376]安之。元顥子馥不受其赦。刺史元仲景,拘子馥,并禁家口。莊帝反政,詔封三門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天平中,爲東南道行臺左丞、徐州開府長史。入除太尉府司馬。長白山連接三齊,瑕丘數州之界,多有盜賊。子馥受使檢覆,因辨山谷要害,宜立鎮戍之所。又諸州豪右,在山鼓鑄,姦黨多依之,又得密造兵仗,亦請破罷諸冶。朝廷善而從之。還,除尚書右丞,出爲清河太守。武定八年卒於郡。子馥以三經同說異,[02377]遂總爲一部,注並出,校比短長,會亡未就。

德維武定末,司徒行參軍。

子馥子華,字仲夷天平中,右光祿大夫。

柳崇,字僧生河東解人也。七世祖廷尉卿。方雅有器量,身長八尺,美鬚明目,兼有學行。舉秀才,射策高第。解褐太尉主簿、尚書右外兵郎中。于時河東河北二郡爭境,其間有鹽池之饒,虜坂之便,守宰及民皆恐外割。公私朋競,紛囂臺府。高祖乃遣檢斷,民官息訟。屬荊郢[02378]附,南寇窺擾,又詔持節與州郡經略,兼加慰喻。還,遷太子洗馬、本郡邑中正。轉中壘將軍、散騎侍郎。遷司空司馬、兼衞尉少卿,又領邑中正。出爲河北太守。初屆郡,郡民張明失馬,疑十餘人。見之,不問賊事,人人別借以溫顏,更問其親老存不,農桑多少,而微察其辭色。卽獲真賊呂穆等二人,餘皆放遣。郡中畏服,境內帖然。卒於官,年五十六。贈輔國將軍、岐州刺史,諡曰穆。所製文章,寇亂遺失。[02379]

長子慶和,性沉靜,不競於時。起家奉朝請,稍遷輕車將軍、給事中、本郡邑中正。卒。

德逸武定末,齊王丞相府主簿。

慶和,字孝則。身長八尺,善草書,頗涉文史。解褐員外散騎侍郎。闕。西征,引爲車騎主簿,仍爲行臺郎中。征還,以員外郎領殿中侍御史。轉太尉記室參軍,遷寧遠將軍、通直散騎侍郎、本郡邑中正。普泰初,簡定集書省官,出除征虜將軍、司徒從事、中書郎,轉儀同開府長史。天平[02380]中,爲肆州驃騎府長史,頗有聲譽。又加中軍將軍。興和中,撫軍司馬,遇病卒。

從父弟元章,姿貌魁偉。歷太尉中兵參軍、司空錄事、司徒從事中郎,遷相州平東府長史。屬刺史元熙起兵,欲除元叉元章魏郡太守李孝怡等執。賜爵猗氏伯,除正平太守。後靈太后反政,削除官爵,卒於家。

族弟敬起,字華之。起家中書博士,轉城陽王文學。除寧遠將軍、尚書儀曹郎中、龍驤將軍、[02381]太守。卒。有五子。

長子,字神護,性粗率。解褐奉朝請,轉員外散騎侍郎。除太尉記室參軍,遷諫議大夫,又轉征虜將軍、太中大夫、本郡邑中正。以母老解官歸養,卒於家。贈征西將軍、秦州刺史。

,字叔智。自奉朝請,三遷伏波將軍、岐州征虜府長史。遷征虜將軍、魯陽太守。還,除左將軍、太中大夫,轉安東將軍、光祿大夫,卒。贈衞大將軍、雍州刺史,諡曰穆。[02382]

,字洪禮。卒於前將軍、給事中、本州大中正。

,字季義,出後叔仲起武定末,平東、後軍,遷遼西太守。

敬起仲起,字紹隆。舉秀才,咸陽王禧爲牧,辟西曹書佐。無子,兄子繼之。

族子儁起,少有志尚。解褐奉朝請,轉太尉默曹參軍、伏波將軍、司徒倉曹參軍。卒。

長子達摩武定末,陽城太守。[02383]

儁起從父弟,字乾護,身長八尺,儀望甚偉。解褐太尉鎧曹參軍,轉護軍司馬。稍遷冠軍將軍、司空長史,轉廷尉少卿。出除安西將軍、南秦州刺史。尋爲散騎常侍、鎮軍將軍,轉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遷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卒,贈本將軍、秦州刺史。

長粲武定末,青州驃騎府中兵參軍。

從父弟仲景汝南王悅常侍。

史臣曰:韋杜舊族門風,名亦不殞。柳氏,素[02384]業有資,器行仍世。所以布於列位,不替其美。

列傳第三十三 魏書四十五[02385]